《景阳冈》课文分析的范文

王明刚

《景阳冈》课文分析的范文

  《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了十八碗酒后,不顾店主的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言之有序,详略得当。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的记叙了武松一路行来的所作所为,刻画出一个性格豪放、无所畏惧的梁山英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首先,开怀饮酒。课文开篇写道:“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走得肚中饥渴”,为下文武松开怀畅饮交代了缘由,埋下了伏笔。武松走进店里,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一个“快”字照应了前文的“肚中饥渴”,满满的一碗酒“一饮而尽”进一步说明武松饥渴难忍。三碗酒转瞬就下了肚,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哪管它“三碗不过冈”,只管把肚子填饱,于是“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这样前后共吃了十八碗。”段中四次写武松“叫道”,把一个开怀畅饮、性格豪放的英雄形象展现在眼前。

  其次,执意上冈。吃完“十八碗”酒,早忘了“三碗不过冈”的劝告,“提了哨棒就走”。根本不理会店家的劝告,甚至把店家的好意劝阻误会成“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趁着酒兴就上了景阳冈,见了官府的榜文,才真知有虎,但毕竟是武松,决定继续上冈。这部分虽然对武松的描写比较简略,却突出了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第三,双拳打虎。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写得也具体生动。“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防御猛虎攻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虎对人的凶猛攻击,武松避其锋芒的机敏反应,人虎对峙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武松在避开老虎最厉害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立即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只见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从半空劈下来”,“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武松那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也跃然纸上。

  第四,挨下冈来。赤手空拳的武松打死了老虎,已是筋疲力尽,“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随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描写真实而简略,符合人物当时的境况,自然结尾。

  四个部分的内容,作者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详写“喝酒”和“打虎”的场面,略写“上冈”“下冈”的情节。因为“喝酒”和“打虎”的场面最能表现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这样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生动,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课文主要人物武松,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武松豪放、倔强、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喝酒的场面把武松那豪放、倔强的个性特点渲染得淋漓尽致。大声地“叫道”,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一个大大咧咧,毫无顾忌的英雄形象鲜活起来。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更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无所畏惧。机敏的避开老虎的进攻,抓住机会转守为攻,用尽力气打死老虎,着力刻画武松那武艺超群、机警敏捷的英雄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武松性格特点的渲染,使武松的性格鲜明。

  三、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课文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上,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事件推进采用叙述的方式,人物刻画则运用描写手法,有人物语言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

  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在“喝酒”一段中,重点描写了武松的语言,如“主人家,快拿酒来吃。”“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邮报度的拿些来吃。”“好的切二三斤来。”“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一连串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长途途跋涉后饥肠辘辘的形象。再如“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些语言描写都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武松的豪放、倔强性格。

  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多,但却贴切、真实。如: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虽有些犹豫,但更多的是“勇往直前,浑身是胆”的无畏气概。再如: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在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这段心理描写真实的表现了武松与猛虎搏斗后的筋疲力尽。

  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在“打虎”场面中,主要描写武松的动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动词运用的准确和传神。描写大虫进攻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以及武松的“三闪”,把老虎进攻的凶猛,武松躲闪的灵敏传神地刻画了出来;武松主动攻击时的“揪、按、踢、提、打”等词,把人虎相搏的惊险场面写得神采飞扬。

  此外,课文是节选,保留了不少原著中的语言,如“筛酒”、“酒真有气力”、“如何”、“但凡”、“却把大虫吓唬我”等,都与现代语言略有不同,有利于了解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景阳冈》资料链接

  老虎为何称“大虫”

  去过动物园的小朋友们都见过老虎,它高大威武,吼叫起来,很远都能听到。可《景阳冈》一课中却说它是大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呀,古代的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鱼叫水虫,鸟叫羽虫,龟叫介虫。那些没有羽毛、鳞片和甲壳等遮盖东西的动物,则以裸虫相称。高大健壮、性情勇猛、享有“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古人习惯称它为“大虫”。

  生活化人物武松

  张恨水评武松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

  张恨水的观点代表绝大部分人对武松的看法,他们几乎把形体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们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生活化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描写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

  武松赤手空拳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他送税银出差时,武大郎被西门庆与潘金莲毒死,在去县衙告状不准的情况下,借谢邻请酒取得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然后到官府自首,被断配孟州。这段时期的武松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偶尔还有那么一点儿虚荣,但他的英武刚强却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里。

  在孟州,武松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蒋门神,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当贼捉了。这时的武松虽然也很勇猛,但毕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红皂白的知恩图报让人感觉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训让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惊心动魄的反抗行为,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几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让武松认清了现实的社会,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

  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

  在反抗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武松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后来他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诰,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这要归功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

  《景阳冈》简介

  《景阳冈》是人教版《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该文作者是施耐庵。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原文

  武松打虎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店家,怎么不来筛酒?”

  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为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路人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菜,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怒答到∶“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打虎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店家暴怒答∶“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武松乘着酒兴,踉跄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大虫那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课文解说

  武松打虎《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二回选编的。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第9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因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打断哨棒后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水浒传》

  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景阳冈 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施耐庵

  其人不见正史,稗史野闻中各说纷纭,地下挖掘也仅提供曲证,因此有人称为“谜”。然而,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的问世,发聋振聩,影响深广。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后,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武松

  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河北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婚外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