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里邀请了许多嘉宾,从文字演变,武术精神,棋艺甚至丝绸之路各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为生在中华感到骄傲。
《开学第一课》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汉字的演变。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中华汉字。我们都好奇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起,我们就开始了学习之旅。试想一下,假如你不会讲话,更没有讲话的概念,你觉得你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吗?无疑你会被孤立起来。因此我们学习汉字不仅仅是为了将汉字的精髓传承下去,更是为了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
我们也曾自大地认为自己已经能掌握汉字的精髓了,我们总是想:我已经能熟练地用汉字讲话了,为什么我学习的科目里还有语文?我认为,语文的存在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给一句话包装。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可语文的存在就是为了教会我们做到:忠言顺耳。语文教会了我们幽默,这也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或许此刻你会想:既然汉字如此神奇,我们学习的科目里除了语文怎么还有那么多?其实每门科目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它们就像语文一样,都是为了方便我们交流,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这或许就是“汉字叔叔”不惜一切研究汉字的原因吧!
因此,我们学习的不是一叠叠课本,而是我们伟大祖先的交流习惯和某些思维方式。我们刚从母胎生下来就开始适应祖先们的思维,这也方便了我们交流与社会发展。或许你觉得你可以有自己的思维,可我觉得:你的思维必定是建立在祖先们思维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便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仅要学习祖先们留下来的文化,更要通过这些文化去挖掘更多的文化。
《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更不是为了名次。学习只是为了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让我们不断去超越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今天晚上,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观看了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于长征的两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一个故事,是一位老红军爷爷,讲他在长征的经历。为了保存设备物资,老爷爷的上级杨政委让他带着马先走,自己留下,杨政委后来就牺牲了。老红军爷爷一直没法忘记杨政委,这么多年来,在坚持不懈的寻找杨政委的子女,主持人最后总结说:只要有信念,就能一直坚持走下去。这句话,我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
另一个故事,是贺龙将军的女儿讲述的。她还没有满月,就跟着父母参加了长征,随父母过雪山草地。她说,那时候,只要听到她哭,大家就都很高兴,因为说明她还活着。听到这里,我和妈妈都很心酸。妈妈说,长征路上非常艰苦,那时候出生的婴儿,不是因为条件太差死了,就是送给附近的老乡,最后都找不到了。我一开始还不明白,问妈妈:“为什么不能让奶奶管?”妈妈说,那是在战争时期,红军是边打仗边过草地的,怎么可能有人专门带孩子呢。哪里能像我们现在,有这么幸福的生活。
我这才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杨政委、老红军这样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到他们的故事我很感动,我希望自己能够坚定信念,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不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今晚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分别从孝、爱、礼、强四个方面,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中间表达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和仁爱、自强的美好品格。
请来了我们熟悉的嘉宾,首先是郑渊洁老师给我们总结出可以实践孝心的具体方式,比如把好吃的先让给父母,尽量陪伴父母,甚至是为父母洗一次脚。他认为““让父母对你放心、让父母为你自豪、让父母有你踏实、让父母因你富足,这就是孝顺”。我在郑渊洁老师生动的演讲中深刻感受到,孝敬父母,要从细节与小事做起。
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孝、爱、礼、强都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要求我们每时每刻从身边的小事,从一句话一个动作做起。
我看了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感到从小就要有一个梦想。
节目中的叔叔、阿姨、姐姐们的成功事迹感染了我。他们都有一个梦想,梦想就是动力,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坚持,有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我要为自己有一个梦想。
如同天上的星星闪烁了我的眼睛,如同不可思议的隐藏震撼了我的心灵。
——题记
所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永不磨灭,今日一观,的确令人信服。
伴随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也开始了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步程。开学第一课的直播中展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求知的憧憬,更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外国友人也执着于对中华文化的追求。不同国家就好似一棵树上的叶子,虽然风把他们带到不同地方,但他们始终是这棵树的一部分,始终属于这棵树,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广泛,直播中的弹琴机器人更让人大开眼界,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弹琴速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名九十六岁的外国老人说道他已经研究中国汉字近几十年令人心生敬佩,汉字的精髓更是令人说不尽道不完。开学第一课直播给人一种全新的认知,也许,我们也早该如此。
夜幕,随着《开学第一课》的结束,我们皆要离场,望了望夜空,很黑,不禁使我浮想联翩……
我们是否从未探究过“文化”这一词语,我们是否从未懂得“知识”有多价值连城,而是总在学习中抱怨,在求知中气馁。我们不曾与风雨同行,我们很少在雪霜中奔跑,我们经常在憧憬未来的生活中自甘堕落,也许,我们从未爱过学习,也从未牵手知识的花海,奇迹总是有的,它只是等你相遇,不努力的人凭什么在他身上发生奇迹,十一岁的小男孩可以做到分,九十六岁的老人可以做到的,发明者可以使机器人做的的,你为什么不可以?从前的消极态度,应该端正,从前的心理阴影,早应共同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成功。
人总是要成功的,那为什么不能是你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志存高远,高瞻远瞩,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加油吧!少年!
今天,我们打开电视,看《开学第一课》。
我们开开电视。首先是TFBOYS唱《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老师是董老师,撒老师,何老师。然后请出了几位红军老战士,还有104岁的!可是,他们看起来都很年轻。
首先请出了梁天文老先生,他13岁参军。杨政委和梁天文关系特别好,只不过杨政委在一次战争中牺牲了。当时梁天文在山上,接到杨政委牺牲了这个消息后,都哭了。
然后,就是凤凰传奇带给我们的一首歌曲《十送红军》,好好听啊!
然后讲的是一个小婴儿,她叫贺捷生,她刚出生18天就跟着爸爸妈妈去长征了。她的爸爸就叫贺龙,贺龙打了好多胜仗,好几次都把贺捷生甩掉了,但她知道,她爸爸这样做是为了打胜仗,保护人民。
接下来是蔡国庆和好多孩子一起唱歌曲《五星红旗》可好听了。
然后是讲了一个故事:22位勇士十分勇敢地走过铁索桥。又来了16个小朋友,分了两个队,第一课队获胜了。
然后讲的是耿莹,她的爸爸耿彪得了疟疾病,一会儿热,热得想把所有衣服都扒掉,一会儿冷,冷得不得了。耿彪和别的红军战士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非常节制,每天只吃一颗生黄豆。
接下来,是平安和一个军团唱的《映山红》,很好听。
课堂小结让我们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接下来,升国旗了,唱了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升了国旗,好壮观啊!
最后,随着《我爱我的祖国》音乐的尾声,《开学第一课》完美落幕。
今天是九月四日星期一,也是我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六年级开学上课的第二天。
我们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观看了精彩无比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印象最深的人,有两个。
第一个是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这位“汉字叔叔”十分痴迷于汉字,看他穿着深蓝色的中式服装,对中国的喜爱之情,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汉字叔叔”因为十分喜爱汉字,还特意去购买了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书来学习汉字,还办过一个网站,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可以说,“汉字叔叔”把自己的半辈子都献给了汉字。“汉字叔叔”这样子的外国人对汉字竟然如此痴迷,我都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他分享分享。
第二位,是已经有着九十五岁高龄的许渊冲老爷爷,他是一位翻译家,老爷爷一开始翻译的可不是普通的书,他专翻译古诗词,他想让更多的外国人能读到中国的诗词,了解中国诗词。老爷爷出过四本书:把古诗词中译英、英译中、中译法、法译中,就这四本书,耗了老爷爷的六十年的光阴。要知道,老爷爷小时候连英文字母都说不好,如今却出了四本书,可见老爷爷对汉字是有多么热情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了解中华文化,得从汉字出发,学好语文,是学好了汉字,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弘扬中华文化,从小事做起。
开学了!开学了!我们一起来收看中央台《开学第一课》。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今年会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看了介绍知道了,原来今年是围绕“孝爱礼强”四个主题来展开的。
第一课就是“孝”。一个叔叔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摩托车,带着他的父亲一路旅游一路介绍,最后去看了父亲一直念念不忘的天安门。有人奇怪为什么不开辆汽车呢,他轻轻地说:“我爸爸晕车。”我看了好感动呀。我也要孝敬妈妈爸爸,孝敬外公外婆。如果等他们老了再去孝顺,就来不及了。
第二课讲的是一个“爱”字。大明星秦勇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事也不会做。秦勇就放弃了自己最热爱的音乐梦想,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爸爸,每天陪着儿子。教大珍珠说话、学英语、骑自行车。大珍珠读了一封信,最后说:“父皇,下辈子,我还想做你的儿子!”看得我们泪流满面。
第三课就是“礼”。介绍了歌星容祖儿,她小时候像个小男孩一样很调皮。下雨天,她和弟弟穿着雨靴在水坑里踩来踩去,撞到了路边的行人。行人想他们还小不懂事就原谅了他们。容祖儿回家后却被狠狠地责骂了一顿。我想我们小朋友可不能这样在公众场合不守规矩。
我们每个人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强大,我们就是一起书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强”字。
这一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可真是感动啊!
这开学第一课,首先的是胡争先先生,他是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一名通信员,现在已经是99岁了,他12岁的时候当上了红军,他在当军的时候,穿的都是稻草鞋,而且稻草鞋的底部也不是很平,所以他们每一次,走路,想到与我们操场四百米的走300圈,这一个数字,虽然在你们眼里他只一个小数目,但是这300圈里有多少红军们的辛苦呀!,他们当上这些红军的时候,都非常的辛苦,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也没有那么好的衣服,所以他们过一天都没唱的辛苦,也非常的坚信。就这样胡争先先生当上了红军始终保持这两个信念,第一个信念就是当上红军,第二个信念就是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而且他们没一个红军人都有一个长征精神有,第一个信念不移,第二个就是勇往直前,第三个就是百折不挠。他们红军都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精神,否则长大肯定不是一个很好,很资格的一个红军人。
比起他们这些红军人,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他们国民党每天都吃一个黄豆,然后就不吃饭了,而我们每天都是一日三餐,他们每天都要晚上睡觉,然后早上的时候天明的时候起来,而他们每天天不明都要起床。他们和我们比,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我真是佩服他们的精神。
9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一块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其中,有想当军人的付丽娟姐姐;坚持舞蹈梦想的廖智老师,虽然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可是,穿上假肢,坐在轮椅上,却依然能跳出轻飘美丽的舞蹈;朗朗哥哥是个非常会弹琴的人,他说过,替补也能出彩,为梦想努力;加油站的'妈妈郑亚波,11年自学钢琴培育智障孩子小威,坚持教会智障儿子小威练钢琴,坚持就有希望,现在小威已经上中学了,而且可以和其他同学正常交流了;《我相信》这首歌是盲人哥哥萧煌奇和被恶人一起合唱的,坚持唱歌是他的梦想;八十八岁的退休老师潘其华奶奶培养了8000名学生,她说,在她一百岁的时候,要教出10000名学生,才能在她人生后面画上句号,这是她的梦想
看完《开学第一课》节目后,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也想当潘其华奶奶这样的老师,自己先认真学习很多的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然后,教给我的学生。
我现在正在学跳舞,我想成为一名舞蹈老师,像廖智老师那样(坚持下来),跳出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别人也来看我跳得多好;我也喜欢画画,我想当一名画家,画出美丽的青山绿水,让别人欣赏。不管我坚持哪一个梦想,我知道,有梦想不坚持,也白搭。只有坚持付出汗水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梦想是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走向成功的路!
9月1日的晚上,我和父母看了中央电视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
这个节目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节目请来了李连杰、完玛草……等许多人物,他们有不同的梦想,比如:李连杰向世界传播中国武术的精神,还致力参加公益事情。完玛草决心想当一名有爱心的舞蹈老师。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去敬佩。
我的梦想是一名作家,我很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书就像是我的‘长生果’,直到现在,我依然很敬佩那些作家,也很敬佩他们的文笔,我很想像他们一样,可以写书。我听妈妈说:“虽然你有梦想,但是你必须要付出辛勤和汗水,在别人玩时,你就要读书,作家不是说想做就做的,你如果想做作家,就必须坚定目标,再加上恒心。”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深受启发。
节目里有一个人最令我感动的人名字—刘伟,他失去了双臂,但他不放弃他对钢琴的热爱,他用脚弹出了令人感动、震撼的乐曲。还有也是失去双臂的杨孟衡,他虽然失去双臂,但他仍坚持不放弃自己对读书的喜爱和乐趣。我还从节目中认识了一位试飞英雄-李中华。他教会我们:希望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懂得了许多的感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国争光。也像马云叔叔一样,努力拼搏取得伟大的成就。
梦想是需要一个一个的脚步去实现的,我要为我所坚定的梦想而努力。
今天是九月一号,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受益匪浅!
其中,杨孟衡和刘伟最让我刻骨铭心。他俩都是因为年少时遭受电击而失去双臂,成为了残疾人。生活从此变得比平常人艰辛百倍。可是,杨孟衡却偏偏热爱体育,梦想驰骋泳坛,参加残奥会,并拿冠军。在他13岁那年,机会来了。国家队在云南选拔种子选手去参加残奥会,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但最终他只获得全国第九的成绩,这意味着他与残奥会无缘了。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多年的梦想。在痛苦中他反思了一段时间,又放飞了一个新的梦想——当一名同声翻译。于是,他重新捡回他的课本,开始追逐他新的梦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刘伟,18岁开始追逐他的梦想——弹“一脚”好钢琴。想一想,他用脚趾弹奏手指钢琴,和平常人比,得付出多少努力与汗水,多少坚持啊!
他俩本来因为残疾而黯淡的生活,因为有了梦想,因为追逐梦想,而变得绚丽多彩!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震撼了我,也启迪了我:每一粒花种,只要追逐梦想,就能盛开一个春天;每一株树苗,只要追逐梦想,就能长成一片森林!
九月一号,新学年开始了!同学们,让我们打开梦想之窗,放飞希望之鸽,踏上追逐梦想的旅程吧!因为年少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这旗帜,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屹立不倒的,是红军抛头颅洒热血传递下来的。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生死拼搏、不畏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万五千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距离,从江西到陕北,究竟经历了多少个日子?听着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看见了冰雪中赤脚走过的身影,看见了被荆棘刺伤的脚,看见了负重狙击的艰辛,看见了每天只吃一颗黄豆的顽强……我终于知道了二五千里长征是怎样的距离,那不是能在地图上衡量的,那是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过程,是几百个日夜兼程的成果。长征路上,吹响的是战斗的号角,播下的是革命的火种,擂响的是生命的鼓点,传递的是坚韧的意志,跋山涉水,为的是心中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接过老兵的旗帜,传递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那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卢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时隔七十多年,再次回顾了那浴血奋战的日子,为国捐躯的先烈,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历历在目,那其中的惊险、曲折、悲壮、辛酸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拥有锲而不舍的恒心。
“那段时光,波澜壮阔,用先烈骨骼堆起的诗,我们怎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