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92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9人;
2、2021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80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3、2022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775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57人;
4、2021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http://www.GaokaoHelp.com位次是1579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58人;
5、2020年辽宁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外合作),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941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1、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辽宁 | 2022 | 历史 | - | 本科 | 9 | 564 | 3927 | 省政府 |
辽宁 | 2022 | 物理 | - | 本科 | 57 | 571 | 17757 | 省政府 |
2、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辽宁 | 2021 | 历史 | - | 本科 | 8 | 587 | 3808 | 省政府 |
辽宁 | 2021 | 物理 | - | 本科 | 58 | 579 | 15797 | 省政府 |
3、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辽宁 | 2020 | 理科 | - | 本科 | 8 | 563 | 19419 | 省政府 |
辽宁 | 2020 | 理科 | - | 本科 | 4 | 571 | 17103 | 省政府 |
辽宁 | 2020 | 理科 | - | 本科 | 52 | 578 | 15266 | 省政府 |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之间纠结徘徊,不知道如何选择哪个?本文北考网黄老师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两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院校属性都整理出来,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对比区别,到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哪个好,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对比哪个好根据2023年最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邮...查看更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特色专业名单1、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序号专业学院1大气科学大气科学学院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海洋科学海洋科学学院4材料物理化学与材料学院...查看更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舍条件寝室基本是由学院统一分配,根据宿舍的不同类型,4-6个人一个房间,内有衣柜、热水器、空调、阳台间、卫生间等等。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查看更多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考生都想要了解,今年的高考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本文北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关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录取结果的相关信息,可供大家参考。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考录取结果和通知书什么时候公布查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考录取结果会在志愿填报结束后的7-10天内公布录取结果,考生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录取状态。等录取结果公布后,录取通知书约在...查看更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1、历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软科版】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297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19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09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1980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1879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171112、历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校友会版】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南京信息...查看更多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嵌入式培养是一种高考类名词,类似于定向培养,是一种专门针对高考学生的培养方式。嵌入式培养就是嵌入式系统相关技术的培训。嵌入式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嵌入到整机里使整机实现智能化的一个系统。 2、嵌入式培养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来的。面对庞大的市场人才需求。使得这专业越来越火,嵌入式教学的难点是,以MCU和嵌入式处理器为代表的嵌入式技术发展很快,而教师、课件、实验环境很难同步跟进。...查看更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