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课题】第五、六单元 *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课时】第5课时
【目标能力要求】见本课考点解读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考点解读
【考点1】知道苏联解体、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
1.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3.1991年底,苏联(1922-1991)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考点2】知道东欧剧变
原因: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情况: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东欧剧变实质: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制度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3】知道印度独立的相关史实 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巴分治加深了民族.宗教矛盾,是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考点4】了解巴以冲突,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原因:
(1)大国干涉: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2)现实利益的冲突:对水、石油、土地等资源的争夺。(3)种族宗教的冲突: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族与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族的差异冲突。(4)历史原因(即中东问题的由来)(5)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巴基斯坦和以色列)
三、课堂总结: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说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种挫折只是苏联这种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的*道路。
四、知识链接: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的优越性;(3)要建立和健全*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4)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文通中学九年级历史复习作业纸35
班级 学号 姓名 ___ 等第
第Ⅰ卷 选择题
1.东欧剧变是*运动的暂时挫折。导致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从东欧剧变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
A.坚持走*道路 B.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C.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D.必须适应本国国情,搞好经济建设
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
A.东欧版图发生巨大变化 B.东欧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
C.东欧政局动荡 D.东欧*取得巨大发展
4.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自二战以来争斗最激烈的地区,围绕这一地区的争斗致使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种情况根源于 ( )
A.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B.美俄两国对该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 D.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政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国际特别行政,规定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
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三:2008年12月8日,以色列空袭加沙至少造成200多人伤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决议,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什么国家?决议并没有解决问题,而造成了巴勒斯坦地区发生了五次什么战争?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表达了讲话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哪些因素的存在,造成橄榄枝不断失落?(至少说出两项)
(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巴以冲突至今没有停止,请你就如何有效解决巴以冲突,尽快实现中东和平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二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些情况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二,技术与物质条件是前提条件。科技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础。第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革,二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据。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程中,这场革命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所介绍的内容来把握。如果能够说出更多的例证当然更好。
生:(回答)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如果按照研究领域门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变革。同学们考虑一下,这场深深影响到我们人类与以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生:(回答)
师: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第二,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不断开阔。
第三,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综合性方向发展。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现在的太空合作行动更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进行思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对象的不断改进和扩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切机器在本质上都是人类劳动的模拟,机器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电了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功能的延伸。电子计算机在直接生产过程巾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劳动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必须由人类直接操纵的控制机器动作的机构,变成了由电子计算机操纵机器运行的自动机构,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比的机器生产体系。以上是导致作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生产工具方面发中的变化。
现实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使人的劳动从直接参加生产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则无法同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要求导致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劳动者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三要素还有劳动对象。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不仅能够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为劳动对象进行生产,还能够制造自然界中所没有的物质材料作为劳动对象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按照生产的需要创造大量本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劳动对象的内容。
这一切都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真理。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也就明白了尽可能提高我们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
生:(分析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上的小字进行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强化。由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密集”企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的“劳动密集”企业。这种技术密集企业包括微电子、机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以及现代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导致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是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际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从一个国家内部来观察的,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必然会看到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也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所了解的事实来说明这一影响。
生:(举例说明)
我们又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呢?请结合当今国际关系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条件来思考。
生:(思考并讨论)
师:(小结学生发言)我们已经分析了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将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使我们的祖国也成为现代化科技强国。
四、知识经济的初现
提出者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一词虽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人对它加以关注了。目前在学术界,对有无“知识经济”还存在一些争议,教师在讲课时按照课文的提法说明即可。关于知识经济的概念,也按照课文中叙述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的提法。教材中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提法出自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等人的说法,他们普遍认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提法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与我们常用的五种社会发展形态论有所不同。对这一情况,教师了解即可。
2、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各国之间今后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优势的国家,将在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占据上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将受制于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
【课程标准】1、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3、能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知识提纲】
【重点难点突破】
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发表的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第11、12课 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1)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
3、《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
【默写小测】
第11、12课 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1)作者: 。 (2)意义:标志着 ;开辟了 ,成为 。
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3、《国际歌》作者:
【训练反馈】
1、马克思主义学说是19世纪产生的伟大理论,下面对它的阐述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创建的学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建的学说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 ④它就是科学*理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2、《共产党宣言》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主要指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种植园主阶级
C、封建主阶级 D、资产阶级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创作这首歌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4、法国巴黎的贝尔——拉雪兹公墓有一堵公社社员墙,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去瞻仰过它。你认为与“公社社员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巴黎公社
5、欧洲规模、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C.《法典》 D.《共产党宣言》
7、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D.马克思、恩格斯巴黎相会
【自我学习】
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日益严重,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理论来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担负起了创立科学*的重任,从此世界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什么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影响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明的必然结果。
②科技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技。
3.能力培养目标:
①结合英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掌握英国的进程,从而培养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英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2.难点: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数,读书指导法,投影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资本主义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导入 新课]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C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
[讲授新课]
这场开始于18C60年代的英国,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
一、英国(板)
为什么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呢?这是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英国具备了的哪些前提和条件呢?(P131)
(提问)前提?
1.前提: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板)
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阶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阶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即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的前提。
那么,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呢?
(提问:P131图表)
2.的必要条件:(板)
①雄厚的资本?(板)
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哪两个主要来源呢?(问:殖民掠夺,黑奴圈地运动剥削本国人民)
一是通过圈地运动剥削本国劳动人民,(P131注解)一是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英入侵印度,从1757到1815年,48年间,就从那里总共榨取了十亿英镑的财富,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就贩卖奴隶33300多人,赚取1500多万镑)这些大量的钱财都能转化为资本,使有了雄厚的资本。
②充足的劳动力(板)
这就要从圈地运动谈起,圈地运动在英国早就开始了。不过,在英国资阶革命前夕,圈地运动零星地、非法地在进行。革命后则公开地、大规模地进行。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这就为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板)
英国本土煤、铁资源十分丰富,更多的原料则是从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掠夺的。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板)
英国在18C中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变成了一个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日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的生产。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
3.的进程(板)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里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板)
(P132图表)
①珍妮纺纱机(板)
它的发明是从飞梭的发明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的心血研究,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P132图)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纺纱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它被认为是的第一台机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
珍妮纺织机虽然提高了纺纱速度,但纺出的纱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细而易断),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有一个学徒出身的钟表匠阿克莱特克服了重重困难,刻苦钻研,于1869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②水力纺纱机(板)
纺出的纱很结实,但是纺出的纱较粗。后来工人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水力纺纱机结合起来,发明了“骡机”。
③骡机(板)
英语mule,比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它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绽,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P132图)
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部门,纺纱环节的重大突破,把织布环节又抛到了后面,这就促使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突破。有一个叫卡特菜特的钟表匠想,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就一定也可以推广到织布。经过研究,他终于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④水力织布机(板)
提高织布效率40倍,随即大规模的织布厂也出现了。
机器的发动需要既便宜又有效的动力。刚才我们所讲的4部机器中,除了珍妮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以外,其余三部机器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水力)没水的地方和冬季结冰的地方能使用吗?(不能)因此,以水力为动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一种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蒸汽机成为带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就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对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这些部门迅速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也先后进行了。
二、交通运输的革新(板)
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地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人力、牲畜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上的革新又被提上了日程,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苎特号”。
1.富尔敦发明汽船(板)
(P184图)他亲自驾汽船在美国的哈得孙河上试航,只用了32小时就走完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长248km的航路。1819年,汽船横渡大西洋成功。从此,汽船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又发明了火车机车。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板)
(P135图,小字)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km。
是人类历范围极广的一次革命,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三、的影响(权)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板)
(P135表)我们以英国棉加工和生铁产量为例,珍妮机发明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国棉花加工量为380万镑,到1789年就增长到3240万镑;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仅有1.7万吨,1800年增到25万吨。正如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阶级(板)
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那就是它不仅给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资阶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阶级:资、无,这是的重要后果。资阶用种种手段,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发明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落到了资阶的手中,无阶却日益贫困。(P136《矿井中的童工》),这就使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化了。
3.造成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板)
完成后,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强国的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巩固小结]
结合板书,指出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19课
一、英国
1.前提:资阶统治确立
2.必要条件①②③④
3.的进程
①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
二、交通工具的革新
1.富尔敦发明汽船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三、的影响
1.创造……促进……
2.社会日益分裂……
3.造成亚、非、拉落后
(七)作业 :
①P136,1~2
②产生了哪些影响?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
《明朝的灭亡》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如何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
2、材料中说“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3、“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
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
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