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风雨要笑得粲然哭也坦荡励志故事

马振华

  那段艰苦的日子,我真的没有觉得苦,尤其是现在,每每回想这段时间,我更觉得这对我是笔财富,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坎坷时更坚忍、从容。

  苦难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两个弟弟都已经各自成家,父亲老了,虽然他依然潇洒得令弟弟气愤,把退休金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但他似乎渐渐也明白自己对儿女欠缺付出。我看得出来,现在的他既爱自己的儿子,又有些怕他们。每每弟弟归来,他会早早守在村口等着,看到儿子们的身影,脸上就会露出宽慰的笑。可他不敢和弟弟说话,我是他唯一可以交流的孩子。今年的年夜饭,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没有人注意到父亲还没有坐过来,大家已经习惯了没有他。父亲一个人端着饭碗蹲在角落里边吃边落泪。那一刻,我原谅了他所有的过错,他毕竟是我们的父亲,现在,他老了,需要儿女的亲近。我们的生活终于好起来,更是要珍惜亲情的时候。

  1、贫苦的日子有亲情

  我出生在豫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从我记事起,家中的全部重担就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父亲待人热忱、仗义,是人人眼里的好人,却偏偏不知该对家庭负起责任,虽然他有一份让农村人羡慕的正式工作,却从来没有拿回家一分钱。母亲一直觉得父亲在外上班很辛苦,只要父亲回家,她就会把洗脸水端到父亲跟前,把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等他享用。我一直觉得父亲是被母亲惯坏了,而母亲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付出,毫无怨言的。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父亲带了工友回来,吃光了家里所有的细粮,临走时没有路费,母亲又卖了正在长膘的猪给他们凑路费。可转回头,母亲却要奔走于邻友之间,为我们姐弟三人四处借学费,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很多个夜晚,我看见母亲在悄悄抹眼泪,但她从不对我们说她又借了钱。母亲的不易被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么多年,一直是母亲一个人靠田地里微薄的收入支撑我们上学,我能够帮助母亲的就是减轻她的劳累。所以,从很小起,我就习惯了做家务,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全部揽过来,洗衣,做饭,不需母亲支派,我一定会自觉地做好一切。

  两个弟弟也非常懂事。大弟读书的学校离我们家有20多公里,可他从来都不舍得搭一次公交车,虽然那时的票价不过1元钱。那一次,大弟回来已经很晚,早早就睡下了。因为第二天他还要骑着那辆破自行车返校。第二天清早,大弟就走了。母亲赶到地里拔棉花茬,走到田间,才发现三亩地的棉花茬都已经拔完,齐齐地摆在地头。母亲坐在田头放声大哭,她知道这是儿子趁她睡觉时帮她干完的。可她不知道儿子是在什么时候起来,悄无声息地赶到田间,在朦胧的晨光中做完一切才赶往学校的。那时,我已经出嫁。母亲提起懂事的儿子就眼圈发红。而母亲至今仍耿耿于怀的是没有让小弟念大学,小弟聪明极了,拿过奥林匹克数学比赛的第一名。可那时我们太穷了,只想让他早点毕业、拿工资,最终,小弟报考了卫校。有一位乡干部的儿子和小弟是同学,常向父亲提起小弟,直到现在,这位乡干部提到小弟仍忍不住叹息:这孩子没上大学真可惜了。

  小弟没上大学很可惜,却减轻了一些母亲的负担。在那时,我们都竭尽所能让母亲少为我们操点心。18岁,我就把自己嫁掉了,我觉得这样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那时的我根本不知什么是爱情,匆忙地走进了婚姻。但这段婚姻带给我的除了伤痛,还有一个女儿。1997年,我开始外出打工,供两个弟弟读书。

  我一直在饭店打工,从服务员做起,认真而勤勉。因为我只有一个信念,我干得好,老板才会欣赏,我的工资多一点,就可以给弟弟多寄一点钱。我干活再累,总比母亲在家吃得好,比弟弟们在学校的条件好。所以,我从不觉得苦,特别有动力,干活也非常卖力,我在等工资给弟弟们寄学费、生活费。当有人叫我一起去吃碗米线时,我会想这碗米线够弟弟一天的伙食钱了,夏天,别人吃冰淇淋时,我会忍住,这一根冰淇淋够弟弟买多少个馒头啊。弟弟们都很节省,不舍得多花一分钱,考试时甚至晕倒在考场,因为营养不良。即使这样,放假回家,还从我寄给他们的生活费里省出80块钱交给母亲。弟弟要趁暑假打工,我坚决反对。我要让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农村的孩子唯有通过考学来改变命运。

  2、藏在爱情里的考验

  女人总离不开爱情吧,可爱情是什么呢?怎样的爱情才是幸福的?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年轻时,我不懂爱情,仓促走进婚姻,然后伤心地看着这个城堡轰然倒塌。我独自打工,抚养女儿,很长的时间是远离爱情的。对于爱情,我更关注的是我的两个弟弟。他们不同的遭遇造就了我的爱情观。

  大弟上大学时原本有一个情投意合的恋人,女孩对大弟知冷知热,自己也非常能吃苦。可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母亲的阻挠,母亲是穷怕了,一心向往美好的生活,想让自己的儿子过得轻松些。那女孩纵有千般好,却没有正式工作,家境也平平。母亲觉得大弟只有娶一个家境良好、有正式工作的女孩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生活。大弟多孝顺啊,母亲一反对,他立刻就和女孩分手。可怜的女孩来到我家田头,顶着毒辣的太阳一干就是一上午,大中午去叫她吃饭,她满脸是汗,还在地里忙,回到家,仍帮着母亲收拾家务,她在努力打动母亲,想保护自己的爱情。但那时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过人上人的生活。结果,大弟娶了县里某领导的女儿,立刻有了房,的确比别人少奋斗了好几年。可我们都看得出,他不幸福。

  弟媳娇生惯养,什么都不肯干,也不会干,对弟弟更是颐指气使。大弟上完班,还要回家做饭洗衣,对母亲常报喜不报忧,说这些活比着农活轻多了。我心疼,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让我的弟弟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因为金钱不是幸福,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才是幸福。母亲很后悔,后悔自己高攀误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因为她亲眼看到,小儿子与心爱的人结合后,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些,要自己攒钱买房,可小两口同甘共苦,比大弟幸福得多。现在,小弟已经靠自己的力量买了房。

  两个弟弟的婚姻让我更珍惜踏实、体贴的爱情。2003年,在离异多年以后,我终于又结婚了。和老公相识于一起打工的饭店,他是厨师,和我一样出生在农村,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相同的命运让我们更珍惜彼此。我们一起打工,然后,自己开了家小饭店,但经营了没多久,发现不如打工收入稳定,就转让了。但我从不抱怨,我们的日子虽不富裕,但彼此关爱着,心里是踏实的。我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

  2005年,我回家待产,也是为了省些钱。可我没想到夫妻是不能分开的,在我回娘家的那段日子,他出轨了。女人是敏感的,一回到郑州,我就明显感到了异样,他对我们母女近乎讨好的关心让我不自在,但他回家的时间又明显越来越晚。他的心里一定有鬼。

  我跟踪了他,发现他和饭店女老板常常同进同出,亲密如爱人。那女孩很聪慧能干,生意打理得很好,感情的事却一直理不清,年近三十仍单身。那天,我在饭店外看见他们在一起吃饭,亲昵地坐在一起,别人热情地叫她嫂子。我冲了进去,对在座的人说:“对不起,我是他的爱人,孩子病了,他得回家,真是抱歉。”我端着酒杯向所有人致歉,人人都一脸尴尬,当我端起饮料杯站在她面前时,她拂袖而去,他也跟了出去。

  2007年那个秋天的晚上是我今生最耻辱的夜晚,他骑着电动车载着她,我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倒像个被人遗弃的“小三”。那晚之后,我的生活完全跌到了低谷,那是比贫穷比疾病都可怕的折磨。小女儿因为家庭问题被送回到爷爷奶奶那里,我失业,连房子都租不起,住的是她给他安排的房子。他一走了之,每天只是发短信催我离婚。

  我只坚定一个信念:我不离婚。大女儿因为父母离异,没有享受过完整的亲情,跟着姥姥生活,虽然看上去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可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伤感,让我这个母亲时时生活在自责之中。我不能再让小女儿遭受没有父亲的痛苦,我要让她有个完整的家,我要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发动了所有亲人来规劝老公,包括远在外省的公公婆婆,而我自己则拼命干活,累得躺倒就能睡着。我必须这样,劳累可以让我暂时不去想自己面对的困境。投入地工作也让老板更赏识我,他收留了我,我只能用更尽职工作来回报他。重要的是我得活下来,我不能被困难打倒。

  我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那些贫穷的磨砺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更懂得了坎坷是财富的人生道理。想想母亲为这个家借钱借粮甚至借过柴,那段烧没烧的、吃没吃的,只能用旧胶鞋底将就着把一锅粥煮熟的日子,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茅草房,那样的苦难,我们都撑了过来。感情路上的这段坎坷就要把我绊倒吗?不会的。我一定会闯过这些难关的。

  这段感情纠葛也让老公失业了,他不得不远走他乡,是逃避我,也是想找机会证明自己。但外面的世界充满太多的无奈,他自己创业的梦想一次次化为泡影。我没有抱怨他,他有一次回郑州,我把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几千元钱给他。我知道现在的他需要的是安慰与温暖。他的出轨只是一时的迷失,我不能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家永远是他避风的港湾。他走后,发来短信:“即使你能原谅我,我也不能原谅我自己。”此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短信来,说他工作的情况,说很想女儿。我对他说:“你辛苦了。”他回复:“我辛苦还不是为了让你生活得好。”看着这些短信,我偷偷落了泪,我终于把他的心拉了回来。不管未来还有多少困难需要我们共同面对,我们的家终于回到了正轨,未来,即使有再多的风雨,我也不怕,我们可以共同面对。

  走过这一路坎坷,我更加明白,那曾经的苦难与磨砺都是人生的财富,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考验。我要感谢母亲,感谢生活给我这么多。

  在众多倾诉者中,王玉是第一个被动倾诉者,她的朋友被她为家人的付出感动,力劝她前来倾诉。一坐下来,她就急于解释,说自己的付出实在不算什么,作为家中长女,供养弟弟上学,这在农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她眼里闪烁的泪光表明,她的内心是有强烈的倾诉欲望的。

  我们聊得很乱,但最终,那一句“坎坷是财富”从嘴里说出时,我突然觉得自己触摸到了这一次倾诉里更深层的意义,它不再是单纯满足一个人诉说的渴望,而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

  很多人说这个社会已经完全金钱化了,导致人情冷漠,亲情淡薄,爱情更是脆弱不堪。我们确实也看到不少人抱怨甚至怨恨父母没有能力给自己好的物质生活,用一句“命运不济”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总有一些人在坚守着,守望着人性最朴素也最坚韧的根基:承担所有的苦难,把生命视为最无价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