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用考试的成绩和进入的大学来衡量成功。我举三个例子来比较,分别是我高中、初中和大学的同学: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轰动全校,就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男生,因为追求某个漂亮的女生,却又被再三拒绝,搞得他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本来他的成绩进入一所很好的重点大学没问题,最后却只进了一所普通本科。我还有一个初中同学,也是成绩非常好,但是家庭根本供不起她读大学,所以她连高中都没有读,念了几年师范之后就分配到一个乡镇小学教书。尽管工资非常低,在这个小乡镇也算中等收入水平,她的父母的负担也因此大大缓解了,她用自己不多的钱供她弟弟读书,现在她的弟弟已经进入了大学,算是完成了她多年的梦想。此外,我还有一个大学同学,学习奇差,因为家庭的背景进入人民大学,在大学里面也是天天混日子。但是在他毕业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人际关系也就断了,由于自己没有真本事,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中是最差的。
前面我举的三个例子,如果从高考的结果来看,进入了人大的最成功,进入普通本科的次之,连大学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的自然最失败了。但在我看来,成功的顺序应该倒过来才对,那位只念了师范的女生是最成功的,她虽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进入大学,但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面貌,让自己的弟弟进入了大学,这就是成功。能进重点的只进了普通本科,这就是失败,但进入普通本科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的成功。而我那位大学同学,家庭条件如此之好,如果他肯象别的同学一样努力,原本可以比别人收获得更多,但他却最失败。
不仅“成绩”和“名利”不是成功的标准,用任何统一的外在尺度来衡量成功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一个的个性、爱好、兴趣、理想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天赋不同,起点不同,不可能“一刀切”。真正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成功的定义也只有一个,就是超越自己。
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可以继承巨额财富,但却只会坐吃山空,而另一个人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番事业,可能他一生创造的财富都比不上前者继承的遗产多,但他却是成功的,而前者则是失败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一个同学再进入高三的时候起点很高,成绩非常优秀,但遇到几次挫折就一蹶不振,最后能进北大清华的却进了其它的重点大学。而你自己起点很低,原本二本的线都上不了,但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最后上了二本。那么就高三这个阶段来看,你是成功的,而他是失败的。
进入大学以后,不同层次的学校代表不同的起点,高起点的人如果不能继续前进,那就是失败,低起点的人如果坚持努力,超越自己,那就是成功。人生就是这样,从一个起点奔向一个终点,一个终点又代表着下一个起点,起点和终点不断交替、不断转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争取超越、力求成功。李开复说进入不同档次的大学分别有90%、85%、80%的可能成功,这当然是一种很不精确的估计,但这种估计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
第一,不论进入什么样的大学,成功的可能性都是很高的。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不论起点怎样,一个努力进取的人都会取得成功,这个成功,就是指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