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幽默到心田美文摘抄
幽默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看多读幽默文章对增进幽默功力大有裨益。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这一点,我不同意,因为我从小就发现,中国人处处都在表现幽默感。
我上大学时,老师们都是“书画名家”,却不乏幽默。记得有位教授,接到一个朋友送来的古画,请他鉴定。画明明是假的,他居然也盖鉴定的印章,一边盖,一边说:“唉,如果是行家看到,一定了解我是因为人情,不得不这么做;如果是外行人看到,反正他外行,没什么关系。”他这文人的歪理,后来被我写到书里批评,却不能不说他很幽默。
大学毕业,我进了中视新闻部。那里的同事更“逗”,每天大家一边写新闻稿,一边开黄腔。有一回,去秀姑峦溪采访急流泛舟。驾舟的人一边荡桨,跟急流搏斗,一边对船上的救生员喊:“记者如果掉河里了,先跳下去救摄影机,那机器很贵的!”“天哪!为什么不先救记者?”我喊。“你们掉下去,到了下游自己会浮起来,机器不会。”
又记得有一次参加《传记文学》周年酒会。《传记文学》的创办人刘绍唐致辞,笑着说:“这杂志把死人办活了,把活人办死了,把我自己办老了。”短短三句话,幽默地道出他几十年的辛苦和成就以及对人生的感叹,真是令我佩服。
出国之后,因为教文学和艺术的课,常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更对中国人的幽默叹服不已。譬如在唐人的幽默故事里,说有一天弄臣犯了错,皇帝把他推下御花园的池子,再把他拉上来问:“怎么样?你在水里有没有见到屈原?如果没见到,就再把你推下去。”“臣见到屈原了。”弄臣居然说。皇帝笑起来,追问:“屈原跟你说了什么吗?”“他说了,”弄臣回答,“他说他没遇上好主子,所以投了水,你有这么英明的皇帝,为什么也要投水?”皇帝笑歪了,饶了弄臣。又有一回读古典笑话,说城里来了土匪,见人就杀,有个矮子也被抓住了,要被砍头。“你别砍了吧,”矮子求土匪,“大家都笑我矮,这一砍头,就更矮了。”土匪全笑弯了腰,居然把矮子放了。
据说这两则故事都是真实的,幽默居然可以救命,实在令人惊讶。至于中国人在对对联时表现出的幽默,就更令我叹服了。譬如有个学生上课时身上痒,东抓抓西抓抓,把老师弄火了,给他出了个上联:“抓抓痒痒,痒痒抓抓,愈抓愈痒,愈痒愈抓。”学生对不出来,挨了批,哭着回家。他爸爸弄清了原委,说这有什么稀奇?老子给你写下联,明天拿去。学生第二天把爸爸写的下联交给老师:“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这对子多损,又多幽默啊。
还有个近代对对联的故事。有个官员在江边看春天的景色,十分陶醉,于是出了个上联:“五月黄梅天。”要随行的官员对下联。半天没人对得上,倒是一个睡在檐下的酒鬼,张开眼睛说:“三星白兰地。”多妙啊,五对三、月对星、黄对白、梅对兰、天对地。这“对联”的'幽默不是中国人才有的吗?
这个世界有了幽默,才显得有意思。“一笑解千愁”,你不见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人们反而爱说笑话吗?因为笑话往往讽刺时事,凭借那一笑,人们化解了心中的郁闷。
幽默最大的妙用,就是不伤情——把要说的都婉转地说了,又好像没有真说:仿佛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却又可能是“言者有心”,只是装作无心的样子。
想想,历史上多少名臣,不就是靠这种本事,“拐弯抹角”地劝谏了君王吗?
所以幽默也像太极拳,它有软中带硬、虚中带实、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幽默常常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