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不称心美文

黄飞

百不称心美文

  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却留下后人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在送给年轻人的话中,先生说道:“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成功从来都是送给吃苦人的礼物。

  歌中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是今天听,道理依旧,就像先生教导我们的一样:“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从来都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关系的,付出了,才能有收获,才能有收成。

  春种秋收,说明百不称心才能使人“不断成长”。在播种的季节里,我相信所有的播种者都是以一颗虔诚的心,祈求上苍这一年能风调雨顺。春种之后,默想秋收时有一个好收成。为了秋的`好收成,你就得吃得下“汗滴禾下土”的苦与累,就得努力“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就得“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当你“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时,你心目中的“彩虹”,才会从天边飘到你身边。

  杨绛先生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在《什么是好的婚姻》中杨绛先生写道:“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当初我们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和我志趣相同。”这对潜心一志的夫妻,用尽一生来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因为潜心一志,才使两位原本默默无闻“没有大志气”的普通人,贡献了一生,取得了大成就。其间,他们所经历的百不称心的事,只有他们才能闯过去。一篇悼念文章这样评价道:“杨绛先生出身名门,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国家和民族的动荡岁月。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她都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和平和,富有尊严地吞饮着暴风骤雨般的苦难。”

  杨绛先生经历的不幸,何止“百不称心”?《我们仨》中写道:“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上帝把这么多不顺心、不如意,让杨绛先生一人承担,换成别人,早被压垮;而杨绛先生,在女儿丈夫去世后,重新拿起笔,用记忆替代对亲人的爱,在纸上复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