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文字心事
文字是一种令人窒息的东西。
它凝聚了作者最深刻的感动,如一次心灵的旅程。由荒芜到繁华的邂逅,释放一次最绚丽的激情。忘了有谁说过:阅渎,使我拥抱作者的灵魂。
文字,在我胸口凝聚了太多,不把它们写下,它们便会飘散天涯,流离失所。于是,我一句一句将他们找回,可感觉却不如初。文字总是真实的才能打动别人,太过华丽空虚,只是格式化的堆砌,终将消逝不见。曾经的我也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小B看了我写的文章半句不懂却称赞连连。他说:“好啊,好啊,太好了,但是你写的是啥意思呢?”我看了看他真诚的小眼睛,尴尬地笑。我爸在我发表的文章得奖后表现得相当不屑,这种在他眼里一毛钱几段的文字让他极其无奈。他没有语重心长,善施教化,而是很有气场地拿着样刊对我说他看了半天也看不懂,最后掷地有声地来了一问:“我认为,喜欢林黛玉,还不如喜欢辛弃疾。”
先不去追究这句话的对错,我在思考这句话到底对我影响有多大。一种出于骨子里的激荡的东西,可以豪情万丈,睥睨江山,溢满真情,那正是我文章里所缺少的。中考时,我写了辛弃疾,后来我才知道那篇文章得了满分,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缘分。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考场作文。每每看见那一片白花花的800字方格时,我的灵感会有一瞬问的荒芜。有时老师也会拿着我几乎是最低分的作文说:“孩子啊,你的作文很有灵性,可是这不符合考场作文要求啊!”于是我低下头,看作文左上角鲜红的分数瞪着小眼睛嘲笑我。我放下笔,任寂寞流淌。
我读郭敬明。在韩寒嘴里他一文不值,韩寒曾唾沫横飞地把他贬到尘埃里,并以王者的口气与身份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批判。我对这种特立独行的评论不置可否,一是我没那个资格,二是我没那份闲心。第一次接触郭敬明是小学,小屁孩不懂事儿的时候,却读了他的《爱与痛的边缘》,叹服了很久,我感受到了一种少见的清新。然后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一下子跌入了他编织的世界,惊异一个男孩子怎么可以有这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他写80后的忧伤,唯美而清丽。历来被人模仿的各种版本“45。角仰望”成了一种滥俗的代言,可这又怎怨得了郭敬明,又怎赖得了文字?第一个写文字的人是创新,继续写的是模仿,再写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盲从了。时尚是一阵风,迷人眼的狂乱。
小四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淡定啊。
我欣赏杜拉斯,一朵开在坟墓却仰望天堂的蓝色鸢尾是她对夜的解读,对爱的迷惘:她是一个不会老的女人,永远生活在18岁。岁月是一支夹在她指问的炯,蓝色的雾气漫漶了夜的黑。寂寞阻塞了时间的流逝。她以最茕茕的姿态留给世界一个抗拒的背影。文字从她黑白色的琴键里流淌出来,圣洁而隐晦。文字是矛盾的个体,纠结却美好。小M说:“你的文字有时候让人绝望。”我点点头,还好,她没有用“病态”这个词来形容。我用心将它们写下,看作文格沿黑色的线条碎成黑白的漩涡。我还是习惯于在光滑的A4纸上用2B铅笔随意地描画。小夜说:“为什么你空间里的日志没有你的文章有味道?”我笑笑,或许,纸于文字,终究是归宿。
激昂的文字是风烈烈中的笑傲,温柔的文字是雨蒙蒙中的漫步。文字是一场灵魂的相遇,凌乱却满载着层次,环扣着一缕一缕的思想,绽放一簇又一簇的忧伤,凝聚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文字在人间彷徨,寻不到归处的天堂,记录的是不能遗忘的'过往。
很久没有触碰过文字,因为手边一大摞的理化习题已让我腾不出清闲给它们一个归处。我也思考过,进入这个理科A等的逐鹿场算不算是对文字的一种背叛呢?提起笔,纸上却再也流淌不出有灵性的符号。但我未曾后悔过,因为有时候,沉默只是积淀而不是祭奠。或许我生来就喜爱这种充满刺激与挑战的生活。
我在桌上写:“我们不会在青春里风干:”
我在等待,等待一次沉默后最热情的喷发。恋E文字只需要惊艳的一瞬间,与它们相伴却需要一辈子的温存。我在深夜里写下这长长短短的句子,请求它们原谅我迟到的约会。
天生喜欢文字给我的一种质感,一种深深的心动。文字像墨水一样从我的笔尖流淌到纸上,这之间的过程,是流浪者寻家的方向。文字不需要伪装,写满一页残破的纸张,用灵魂歌唱。
我在文字的旅程中成长,走过秋天,路过银河,越过苍山,完成一次遥遥无期的抵达。回望灯如花,文字在明眸里闪着动人的星光。走过万水千山,看文字留下一路足印,寻一次真实的相遇……
我知道,文字的感动,一直在。
后记:
我把这篇文章放在桌上,旁边的小N看了一眼,惊奇地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时间写这个?”然后指指我书桌里成堆的习题。我笑笑,低头把稿纸压在了书底下。文字,这是我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