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美文五篇

莉落

励志美文五篇

  镜子一般映照到自己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网球单打赛场,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李娜在万众期待中告负,面对媒体的质疑、舆论的指责,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李娜没有说“对不起祖国”之类的话,而是平静地说:“输球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幸运女神不可能永远光顾我。”坦然面对失利,李娜选择第一时间进入双打备战状态,隔日还在微博上发了照片,笑容十分灿烂。正是这个灿烂的微笑,让我捧起这本李娜自传《独自上场》,想走近这位首位获得四大满贯赛事冠军的亚洲选手、网坛传奇女子的内心世界。

  书如其人,字如其人,朴实、真诚,性情外露。《独自上场》中,李娜亲自讲述了自己30年的人生故事,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赛场传奇、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当然还有站在巅峰之上的人生感悟,书中独家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或者被人误解的细节,给读者展示了最为丰富和真实的李娜,无论是作为冠军还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网球运动,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对中国的体育培养机制和教育,有一些反思,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青年人追求梦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李娜勇敢地选择了“单飞”。说是勇敢,一点也不夸张。单飞意味着什么?答案是国家不管你了,你要自负盈亏,你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自己联系教练,自己联系场地……尽管选择很难,但李娜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因为这是她内心的声音。“2008年我已经26岁,作为一个职业选手,这个年龄就差不多了,这种环境,这样的方式我也待够了,我想体会一下真正的职业网球是什么样子。”回首来路,李娜举重若轻。

  李娜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独自上场,书名就带着一种浓浓的悲壮,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气。当比赛失利时,别的运动员会选择甩球拍或者和裁判吵,李娜却选择了朝自己的丈夫兼教练姜山“咆哮”来宣泄情绪,因为她知道丈夫懂自己,因为她知道丈夫爱自己。“不爱你的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爱你的人才会在意你飞得累不累”,李娜的这句话真的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有时候我真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在陌生人群中茫然无助的中国女孩儿:振作点儿,一切都会好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必。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性格决定命运,李娜将她的命运握在了自己手中。“想要获胜,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渴求胜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获胜。你对胜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濒临死亡的人对清水的渴望一样。然后,你才有希望,仅仅是有希望,获胜。”从李娜的故事里,我们也能镜子一般映照到自己:你是否忠于内心?是否敢于抉择?是否勇于承担。

  成功是由一个个梦想堆积出高度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李娜的梦想就是那颗在网上欢跃、飞扬、升腾的白色网球,为了这个梦想,她忍受着艰辛、孤寂与压力;为了这个梦想,她无怨无悔。亲爱的朋友,你的梦想也已经上路了吗?

  橘色奇迹

  梅豆先生住的那条街上的所有房子都一模一样。有一天,一只海鸥从梅豆先生的房子上空飞过,嘴里还叼着一桶亮橘色的油漆。它飞到梅豆先生家正上方时,将油漆桶丢了下去(没人知道为什么),在梅豆先生的房子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橘色斑点。

  “噢!太糟糕了!”每个人都说,“梅豆先生这下得重新粉刷房子了。”

  “我想是的。”梅豆先生说。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粉刷他的房子。他对着那个大大的橘色斑点端详了很久,然后就去干他自己的事情了。

  邻居们看着那个橘色的`大斑点,觉得很烦。有人说:“梅豆先生,我们希望你能抽点时间把你的房子重新粉刷一下。”

  “好的。”梅豆先生说。当天晚上他就忙碌起来,当油漆用完了的时候,屋顶变成了蓝色,墙壁变成了白色,而那个橘色的大斑点还在那里。然后他又找来更多的油漆,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和紫色的都有。

  第二天早上,住在街上的其他人走出家门,发现梅豆先生的房子看上去像一条彩虹,像一片丛林,像经历了一次大爆炸。那个大大的橘色斑点还在,还有一些小的橘色斑点以及许多条纹。另外还有各种图案,有大象、狮子、漂亮的小姑娘,还有蒸汽挖土机。

  人们说:“梅豆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急败坏、怒不可遏了!”那天,梅豆先生买来了做木匠活用的工具。当天晚上,他在屋顶上建起了一座塔,还在塔上画了一面时钟。梅豆先生又弄来了满满一卡车的绿植。他种上了棕榈树、猴面包树、荆棘丛、洋葱和鸡蛋花。第二天一早,他还买来了一张吊床和一只短吻鳄。

  当其他人走出家门时,他们看见梅豆先生正躺在两棵棕榈树之间的吊床里晃来晃去。他们还看见一只短吻鳄正趴在草地上,而梅豆先生则在喝柠檬汁。

  “梅豆太过分了!”“这条街道原本是那么整洁来着!”“梅豆,你对你的房子做了什么啊?”人们嚷嚷道。

  “我的房子就是我,我就是我的房子。我喜欢待在我的房子里,我的房子能展现我所有的梦想。”梅豆先生说。

  邻居们让住在梅豆先生家隔壁的那个男人去和梅豆先生谈一谈。“跟他说说,我们都喜欢这条街原来的样子。告诉他,他的房子必须和我们的房子保持一致,这样我们的街道才是整洁的。”

  当天晚上,那个男人去见了梅豆先生。他们坐在棕榈树下,喝着柠檬汁,聊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那个男人出去买来了木料、绳子、钉子和油漆。当人们走出家门时,他们看见梅豆先生家的隔壁出现了一艘漆着红色和黄色的船。

  “你对你的房子做了些什么啊?”他们朝那个男人喊道。那个男人说,他一直都很喜欢船。

  在那之后,人们一个接一个去见梅豆先生。他们会坐在棕榈树下,喝着柠檬汁谈论他们的梦想——无论谁在什么时候拜访过梅豆先生,他都会在拜访后的第二天开始改造自己的房子,把它改造成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每当有陌生人来到梅豆先生和他的邻居们所住的街道,他总是会说:“这条街道太不整洁了。”

  然后所有的人就会回答:“我们的街道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这条街道。我们喜欢住在这条街上,这条街能展现我们所有的梦想。”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每天大江南北的热心人将励志益智故事丢给我,我负责审核它们是否能够起到使大部分读到的人都激昂澎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

  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成功可以复制的”,快来看我走的路线啊,你也可以有。事实上,谁的成功能被轻易复制呢?

  有一类故事说,某人在失误中发现了商机,或者科学家由于误差创造了人类大发现。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多得叫人烦躁甚至抓狂,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大发现?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还是你,成功者还是成功者,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

  更多的一类讲某人贫困潦倒,但志向不改,通过自己的恒心终于天降奇遇,稳准狠地抓住了机遇并开创新天地。每当看完之后我都热血沸腾,就像看壮丽恢宏的电影大结局。慨叹对方的坚持与幸运的同时,总会反观渺小的自己。为什么我不这么坚强?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运气?甚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挫折与成功。之后很可能是自我防卫般的条件反射,给自己找几个台阶下,我之所有没有那么辉煌的成功是因为经历平淡,之所以没有决心与毅力是由于缺乏锻炼……人啊,就怕这种文过饰非。

  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它们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光怪陆离,虽是事实,看上去却缺少现实性。好假啊——我们看了会大呼一声,然后忽略掉故事本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故事的确无可奈何,有时生活本来就比戏剧还要戏剧化。

  而有一类故事,我笑称它为“最后的半个烧饼”。一些名人伟人在经过大师的点拨、棒喝,或者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提示下,顿时开了壳,从此踏上一条金光大道大展宏图。或许我们看完这类故事,会想我就等这叫我质变到量变的情节发生了,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师的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稳扎稳打而成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触点而已。《百喻经》里有段小故事叫《欲食半饼》,此人吃到第六个半烧饼的时候吃饱了,痛悔早知道就只吃最后的半个烧饼了,白浪费了前面六个。我们在笑这个愚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或许也常犯此类错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守护得坚不可摧,就是多伟大庄严的故事都无法撼动他。哲学家奥修说过,要做一个“脆弱的人”,这个“脆弱”便是指心灵的开放程度。一颗完全“脆弱”的心就如一张白纸,能接受任何的涂鸦创作。《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有一颗“脆弱”的心,到了每个师父那里都是无知愚童,笨是笨了点,但总比“自我”强大的徒弟可教。哪个师父是傻瓜,会认笨人为徒?反过来说,哪个师父都是精明人,知道这“脆弱之心”最珍贵。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应力”,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应力,这种力越大,心灵城池的守卫就越严密,就越缺少“脆弱之心”。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故事,也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的行动力。有了知,而无行,知识永远是知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给心灵杀毒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看不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别人对此却能了如指掌,因此别人的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是一面镜子,给我们一次检点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么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它就会像病毒一样蔓延,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人沉沦和毁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那颗“病变”的心,就像一棵树的死亡源于根的腐烂一样。而别人的批评,可以给心灵进行全面的杀毒。

  不接受批评,就等于没有给心灵杀毒,那些私心杂念就会破坏我们的“程序”——思想、行为,结果不堪设想,而最可怕的是你被引向歧途或,不归路。

  史载,姜尚在商朝任职,纣王命他建鹿台,他批评、斥责纣王,于是纣王下令杀之,于是他逃走,后来周文王拜他为师,并且在他的辅佐下灭了纣王。如果纣王知道批评的价值并接受批评,那些享乐、奢侈的杂念就会被毒死,其心灵就会得到净化,也许历史和他的命运都会改写。所以,必须勇于接受批评,经常给心灵杀毒,否则,病毒滋生,心灵很快就会病变。一个人的心灵被毒害,往往会殃及他的未来和命运,世间种种美好也会因此与他失之交臂。

  因此,接受批评,这是心灵的需要,是一个人进步、完善、成功的条件和基础。

  有一次,戏剧家曹禺邀请他的朋友阿瑟·米勒来家中做客。闲聊中,阿瑟-米勒暗示道:“像您这样的老作家,肯定是包围在一片荣耀和吹捧中吧。”他笑了笑,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的是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信中对他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带有羞辱的味道。阿瑟·米勒非常不解,如此使自己难堪的信,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曹禺解释说,正是这些信在不断地鞭策着,每当他觉得懒散时,他都要阅读一下,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果然,他在这批评的鞭策下,又励精图治,创作了《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的戏剧作品。

  这说明,曹禺接受了批评,心灵上的病毒得到了很好的消除,所以,心思又集中到戏剧上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胸怀宽广、大度、虚心,其实这也是一个人能接受批评的条件和前提。没有这个条件和前提,即使再好的批评也都是过耳东风。就是说,只有具备了这样条件和基础的人,别人对他的批评才能像“毒霸”一样,为其心灵杀毒。“文艺清新女教主”江一燕就是这样的人。她曾把书稿拿给“影帝”陈道明看,陈道明看后就把她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通,于是她又把新书修改了两三遍才定稿,然后出版、发行,新书备受好评。因此,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批评,批评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哲学上讲内因和外因,别人的批评是外因,它要通过自己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如果面对外因无动于衷,那么外因就不能为我们的心灵杀毒,我们的程序就可能“崩溃”或者“死机”。

  有梦想的人都会闪闪发亮

  乔薇薇是我高三时最好的朋友,虽然我是文科生,她是理科生,但是同病相怜的经历,却促进了我们的友谊。

  一天,我十分郁闷地告诉薇薇,老妈以耽误高考复习为由,卖掉了我用零用钱买来的青春文学杂志。我本是对她倾诉一下,却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她送了一大箱子各种艺杂志给我。我如获至宝,欣喜地说:“我该怎么谢你啊?”

  “你要是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周日你下了补习班,来‘水印’找我,陪我一起回家吧。”

  师大东门对面有条狭窄的胡同,道路两旁点缀着各种特色小店。每到周日,艺术系的学生们就会聚在名为‘水印’的水吧里开文艺沙龙。隔着清爽的玻璃,薇薇正捧着画夹子,和美术系的学生们一起临摹风景画。“如果可以,我想考师大美术系!”我记起她说这话时的无限向往。原来,她一直在努力着。

  从“水印”出来,我和薇薇在师大的校园里漫步,看着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我突然奇想:要是我和薇薇也能像他们一样该多好。“你真的要考这里的美术系吗?”我她。她愣了愣,明亮的眼睛闪烁了几下,却还是坚定地点点头:“我真的很喜欢画画。”细小的声音迅速消失在空气中,奇妙的豪迈感却倏地铺满我的全身,我下意识地握住她的手,宣誓般地说道:“我和你一起考,我报中文系,我真的很喜欢写作。”

  “好啊,等那时,你写了文章,我给你画插图。”她脸上挂着天真的笑,目光中却有些难以捉摸的深远。

  因为有了梦想,有了约定,那之后,我学得格外刻苦。高考成绩出来,我考得不是一般的好,不仅够了师大的分数线,还够了老爸随手填报的那所提前招生院校的管理系。本应开心的我,却多虑了几分茫然。我想联系薇薇,问问她的情况如何,可是从考前放假开始,她的电话始终处于停机状态。万般无奈下,我跑到学校问教导处赵主任。

  赵主任告诉我:“薇薇的父母早就离了婚,她母亲家在北京。但她的户口在河北,得回老家参加高考。她最后好像上了当地一所大学的政治系……本来她父亲打算托人把她的户口迁到北京的,可没办下来。说起她父亲,还真不容易,在北京找不到正式工作,宁愿在废品站做临时工……”

  废品收购站!我身体一颤,猛地记起那箱码放整齐的旧杂志。原来,这背后远不如我想得那么美好。她早就知道自己考上师大希望渺茫,可梦想,努力,坚持却是她跟我说得最多话。这到底是她的理想使然,还是友谊促使她撒了个善意的谎?我想不出真正的答案,可从和薇薇的那个再也无法实现的约定里,我却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力量,体会到了为梦想拼搏的苦与乐。

  进入大学,我依旧坚持着自己喜欢的写作。只是,我不知道薇薇是否还在坚持?一天,我领到了新寄来的样刊,看着看着,泪水就啪啪地连成了线,落在彩色的插图闪烁着盈盈的光亮。就在我的文章的左侧,那副精美的插图的底端,竟清晰地印着“绘图:薇薇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