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觅踪,铸鼎原上念圣功美文欣赏
金秋时节,秋风拂过,草木摇曳,落叶缤纷,枝头上摇动着或红或黄的叶片,似乎在吟唱着秋日颂歌。置身在如梦似幻的季节里,我踏着满地的落叶,聆听着树上叶片的哗哗响声,在心中缓缓展开一个几千年的曲谱,任凭心弦在轻拨慢弹。
一条道路,径直向前蜿蜒而去。穿过一片庄稼地,穿过一片果园,地势由低到高,缓缓而上。如同穿越了历史时空,拾阶而上,我来到了心中的圣地------黄帝铸鼎原。这里笼罩着千年的神秘,留下了人类始祖黄帝活动的有关的遗迹,此外,铸鼎原还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片发现有50多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
铸鼎原位于河南省灵宝阳平镇,据三门峡市80公里。《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
黄帝铸鼎塬位于荆山之上,主要景点是黄帝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荆山不高,但却留下了黄帝这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先祖铸鼎遗迹,所以,荆山名闻遐迩;鼎湖不深,但有了龙迎黄帝升天的传说,于是,鼎湖也有了灵气。
铸鼎原面积不大,但却精巧别致。走进荆山铸鼎原景区内,但见不大的院落内,柏树森森,大殿巍峨,两侧又有廊房相连,庄严而肃穆,古朴而宁静。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等。
走进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尊大铜鼎,分别代表天、地、人,象征着天神、地神和祖先,以此来纪念黄帝在此铸鼎的伟功。在香烟袅袅的始祖殿里,黄帝塑像赫然眼前,庄重而慈祥。一通非常珍贵的唐碑矗立在殿内,是为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所立的《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石碑 ,碑文字迹多数清晰可辨,文曰:“惟天惟大,惟帝尧则之。惟道为大,惟黄帝得之……”这是“镇院之宝”,距今已有 1200多年, 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载黄帝功绩的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始祖殿大门外有一联曰:唯天为大惟黄帝创业最艰辛,唯地为广惟始祖恩德最厚重,概括极为精当。
始祖大殿后,乃是一个呈椎体的土堆,其高6米,周长42.5米,传为黄帝的陵冢,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埋葬黄帝靴子之处。陵冢前面,但见柏树密植,郁郁葱葱,祀功柱高高挺立,神道两侧立着各种石兽,栩栩如生。在陵的西面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处生长着一种龙须草,据说是龙须所变。
黄帝陵四周寂静无声,偶尔有秋风拂过,枝上的叶片轻微摇动,几只鸟雀鸣叫着,从林间飞过。历史上,铸鼎原里黄帝陵的建筑屡遭战火毁灭,历代相继进行修复和重建。松柏挺拔,灵丘俨然,祀功柱无声地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静静地伫立,静静地沉思,置身在这5000年文明史的发源地,寻觅着黄帝在此活动留下的痕迹,品味着历史典籍里关于黄帝行踪的信息,思绪飘飞,暗叹不已。忽然,似乎隐约传来悠扬的钟磬声,一曲颂歌在心中响起,“具茨巍巍,溱洧泱泱。轩辕之丘,天降轩皇。 圣明睿智,光耀朝阳。 赫赫伟绩,惠泽八方。 先民之世,天蛮地荒。 继炎而起,肇造华章。甲子算数,律吕岐黄。 六书制作,文字辉煌。 舟车指南,五谷蚕桑。 修德振兵,铸鼎开疆……”
走出铸鼎原景区,沐浴在太阳的余晖里,见那三个大铜鼎赫然而立,雄浑壮观,心中窃思,如今那铸鼎原俨然成了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观光圣地,在荆山之上,于铸鼎之原,任思绪穿越千年 ,细品历史厚重,遂兴之所至,不禁吟道:寻根拜祖谒黄陵,始祖采铜铸铜鼎。原上殿外柏森森,创业伟功曜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