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心的腿美文摘抄

孙小飞

手是心的腿美文摘抄

  他叫郭可江,出生在河南省范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子。小的时候由于家庭贫穷,几度险些辍学。但是寒门出贵子——懂事的他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优异,在高考中夺得了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大学毕业后凭着卓越的能力在北京谋得了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成功跳出农门,成了村人督促孩子勤奋学习的榜样。

  2011年3月,全国屡次发生毒豆芽毒鸡蛋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郭可江认为生产安全蔬菜一定大有市场。于是毅然辞掉高薪职位回到家乡。他要种菜,带领村民种不用农药的安全蔬菜。

  这个决定遭到了母亲的激烈反对。祖祖辈辈种了这么多年水稻,还从来没有大规模种菜的先例,更别说安全蔬菜了。何况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他,也不是要他回来种菜的。他苦笑。村民们听说他要回来带大家种菜,不仅没人响应,还纷纷散布他在城里混不下去的传言。一句句传到耳朵里,戳在心上。

  但是,认准的事他是不会放弃的。他不顾母亲的劝阻到银行申请了小额贷款,承包几亩土地建起了4个蔬菜大棚,又聘请了两位蔬菜种植专家,开始了他的菜农生涯。

  安全蔬菜顾名思义,是不施农药化肥的纯绿色蔬菜。

  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蔬菜肥料的问题。蔬菜要使用农家肥,可是农家肥需要沤熟。现在的村民早没了沤肥的习惯,即使花钱买也买不到能马上就能用的农家肥,何况他建的四个大棚需要的农家肥得相当可观。这并没有难倒郭可江——村里有不少养殖户,他用三轮车上门去拉,回来自己沤。

  开始的第一个月,他就忙碌在拉肥的路上。一天下来,不仅衣服上脏臭,时间长了,连每个毛孔都沁了酸臭的味道。闻着饭都吃不下。可是,不吃饭又没有力气干活,他只好逼着自己吃。后来慢慢习惯了,在肥场照样吃得香甜。但是,新的问题却来了。肥沤好了,得有人挑到大棚里面。可是村人都干惯了背着药箱洒农药的工作,肩挑手提这些农家肥没人愿意干。人能等,蔬菜不能等。从未摸过扁担的郭可江挑起了一百多斤的肥挑子。重载压身,他的脚步开始凌乱,几百米的距离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一天下来一个棚子还没够用,他却已经筋疲力尽了。当他一身酸痛地回到家时,母亲看到他手上磨出的亮亮的水泡和肩上的道道血痕,再也止不住眼泪。

  有了肥料的供养,菜开始蓬蓬勃勃地长起来,要做的活也跟着多了,嫌两头奔跑太浪费时间,他索性住在菜棚里,全心全意扑到蔬菜上。饭由母亲送过来,由于吃不好睡不实,一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先前对他有异议的村民看他如此吃苦耐劳,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时常会帮他做些农活。这令他大受鼓舞,劲头更足了。付出终是有回报的——很快,村人就开始看见了付出带给他的丰厚回报:他棚里的蔬菜比用农药的水灵,厚实,爽口,有滋味。来收购的菜商,宁肯多给钱也抢着装他棚里的菜。

  “我的菜不卖!”面对纷至沓来的`购菜商,郭可江说。

  他的回答又让人大吃一惊,辛辛苦苦种出的这些菜不卖,留着干什么?

  第二天,他要母亲帮忙照料大棚,自己去了趟北京。回来时,他的身后跟着好几辆车。众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车上下来不少工人,收菜,装车,等到车满载着蔬菜鱼贯而走时,大家才如梦方醒,郭可江把菜直接卖到了北京的大超市里。价格要比普通的菜贵上好几倍!

  首战告捷。

  以后,大家经常看到超市的货车到郭可江的棚里装菜。有的村民看到了甜头,主动找到郭可江请求加入,和他一起种无公害的放心菜。

  他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并且马上筹措资金,成立了专业的农业合作社。除了蔬菜大棚,他还建起了养鸡场和养猪场,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路子越铺越宽,事业越做越大。

  产出的产品多了,销售就是一个问题了。开拓市场,是郭可江下一步的工作。因为在北京有销售的先例,开发新的市场并不困难,很快他就在北京的大兴、海淀、丰台、朝阳等区建立了直销店。由农场直接送菜到店,只是远程的还不行,还要开发附近的市场。他开始奔走在周边的农贸市场,当地人竟不相信他的菜用的是农家肥,他把自己工作的照片拿给他们看,拿黄瓜、西红柿等可生食的请大家尝,在大家纷纷说爽口、味道好的赞誉中,一家家农贸市场为他敞开了大门……

  路子宽了,劲更足了,农民们的收入翻番了,要求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就更多了,农场的规模由原来的几亩变成1000亩,他又修建了垂钓场,星级宾馆,一个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工厂屹立在了原本贫瘠的土地上。而这一切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这一年的时间,他的资产已经逾千万……

  有人问:“很多有经验的菜农都想过安全蔬菜的种植,都没敢去做,你毫无经验怎么就敢做呢,而且是带领全乡去做?”郭可江笑笑说:“用心想是一回事,敢于去做是另一回事。手是心的腿,只有动手行动,才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