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甸园美文
提起伊甸园,你想起了什么?
我想起了:
羊肠小路;乡间小道;栅栏围起的菜园;屋前的小水塘:水里的小鸭小鹅、塘边的枣树;门前的大梨树;绿绿的草坪;清澈的沅水;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如我一样的“野”孩子…那是记忆中的家乡,也是我儿时的伊甸园!
小时候,一心盼望着快快长大,离开大山,离开家乡,离开我的伊甸园。
现在,已如愿离开我的伊甸园多年,但它却成了我梦绕牵魂的一部分,乡愁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浓。
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情怀:倦鸟欲归巢,落叶想归根?
我这只被故乡放逐了多年的倦鸟,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故乡的怀抱,我曾经的伊甸园呢?
起风了,却任性地想给心情放个假,让它随风旅游去,于是心如柳絮,飘向了远方……
想起小时候,爸爸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河里洗澡,走了很远的小石子路,走得我们时哭时闹时笑,有时候甚至耍赖不肯走,要爸爸背的场景;想起村里的邻居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河,大人们在水中闲谈、我们在水中嬉戏,介于大人与小孩中间者一不小心就游到河对岸了~~辰溪县,越界了的场景;(仅是一河之隔,却是两个不同的地区喔,虽然我们还可能门都是对着开的,呵呵);想起清澈见底的水中成群结伴地鱼儿们抖动着小尾巴得瑟地从我眼前游过的场景…那只是儿时的记忆,长大后再也没见过在盛夏时分退出那么多的小石子路了,也没过那么清澈见底的河水了,不过它们已像照片定格在我的脑海了。只是,我为晚我出生的后辈们遗憾着!
羊肠小路,我们总是要等到伙伴齐了才出发,有时还得在路上抄会儿作业,哪怕迟到也认了因为数学老师太凶了,呜呜呜。不过后来还是走散了的',有的人勤,有的人懒,而我属于后者。每次老师从镇上都赶来了,还听到我妈扯着嗓子喊:你老师都来了,你还不起床啊…
泥泞的乡间小道,碰上下雨时分,倒霉的肯定是我们,不是摔跟斗、就是像耕了田一样,背着书包、托着泥裤子回家。但是,雨中的我们还是快乐的。可是后来它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生生的水泥路了,我们又少了一项乐趣:弹弹珠。因为不好挖洞了,呵呵…
那个自给自足的时代,菜园是我家的美食支柱。记忆中,老妈总是拖着我们姐弟三个在菜园里扯草啊、打秧子啊,尤其是在我们插西瓜秧子时,我妈挑着粪来施肥,我们就捂着鼻子喊臭死了臭死了…可是,后来它也不见了。说是国家搞什么园田化把地给争收了,搞大棚去了,然后田间小路也变成了硬邦邦的水泥路了,害得水牛们都不敢走路,瑟瑟发抖,因此又被主人揍了N顿,真是憋屈吧,它们,呵呵。
……
记忆如此深刻,故事却那么遥远!
现在门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棚实验基地。记得曾经种过草莓、提子、礼品西瓜(很小个的,皮薄肉鲜)、油桃…不知道现在都有些什么了!印象中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因为爸爸妈妈的关系,我们小孩也被叫去在园田化里做了两天事,喔,而且还算钱的喔。别提我们多高兴了。记得我们弄的是草莓秧苗,那片土地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连在大棚那头工作的爸爸妈妈们都听到了,然后他们都在讨论谁谁谁的孩子说话怎样怎样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最听话,因为我没怎么说话,哈哈…其实我说了蛮多的(后来听伙伴说的,中午回去吃饭时他们都被父母说了)…慢慢地,打工热潮蔓延至乡间,我们村也不例外,大多年轻力壮者都北漂或南下了,村里基本剩下老人小孩加个别走不开又或者不愿走的大人了。不过,那时学校生活是我的主旋律,从初三到大学,与家乡和家人都是聚少离多的,所以对它没有特别多的感触,不过也有蛮深的印象:因为那里面有我的亲人、朋友…
曾经熟悉的小院变得慢慢陌生,一撞撞楼房拔地而起…
曾经猪牛成群的草坪上,已被杂乱从生的野草所覆盖,我走不通了…
曾经的伙伴,好像也已走远了…
现在村庄的上空总是冒着缕缕黑烟,那是正在运营的瓦厂,虽然它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我却高兴不起来,内心充满了余悸,一系列的问题在几年或几十年或更长或更短的时间里都会慢慢显现出来……多么希望那个厂子快垮掉!
于是心中泛起了一丝苦涩:我的伊甸园是不是已弄丢了?在过往的内存里搜寻着儿时的回忆…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曾经的伊甸园!
祝福家乡越来越好,祝福家乡的人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