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忧伤美文欣赏
经常有人对我说,每次读你的文字,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在里面。是啊,忧伤 ,为什么我的文字里会有一股抹不去的忧伤?是我太悲观,太矫情?还是心里缺少阳光,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其实都不是,或许它只是一种感情本能的流露,一拿起笔来,那种或浓或淡的忧伤就会自动渗入文章里,也可能只是对郁闷情绪的宣泄,想通过文字来释放心灵的重负,与本身的生活并无直接的关系。
我自认为是一个很阳光的人,我从不悲观,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不趋炎附势,从不随波逐流。我有我做人的原则,诚信做人,坦荡处事,不争不怨,不卑不亢。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因谁才高八斗身份高贵而阿谀奉承,也不因谁才学浅薄身份卑微而置之不理。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身的价值,我们没资格去评论一个人的是是非非,也没权干涉别人的人生,同样,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别人的眼光中。
至于忧伤的`问题,我并不觉得它是一种缺陷,相反,我觉得它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从古至今,所有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文章,都是忧伤多于阳光。李白被誉为浪漫主义诗人,可他一样会写出”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名句,更别说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纳兰容若的“若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化扇。”历数历代的名人名作,谁的作品里没几缕愁绪,几分酸楚。
文字抒发心声,我们之所以喜欢文字,并不仅仅欣赏它的美和内涵,更主要的是它同时也说出了我们自己无法表达的心声。忧伤,其实时时刻刻都停留在我们的心中,它是一种美丽的情感,它带给我们的厚重的品质和悲天悯人的善良和纯真。
从小到大看过的书籍数不清,可真正能在我们心底留下深深印记的,往往是以悲剧告终的作品,不是我们的欣赏眼光有问题,也不是我们的辨别能力有误差,只是因为那些文章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代表我们的心声,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然,不是所有忧伤的文字都是好的,我不喜欢看那种无病呻吟,用一堆华丽辞藻堆积而成的文章,“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篇文章不管是忧伤的还是阳光的,都至少要有内涵,有所要表达的思想,读下来能在人的心中留下一点哪怕是浅浅的印象,而不是艰涩不通,看完一句也没记住,甚至连题目都没不记得了。
我喜欢席慕蓉的诗,那种浸透着忧伤的缓缓的情愫会像流水一样渗入到人的心中,仿佛能让人进入到作品里,成为诗里的主人公。我喜欢李清照的词,婉约,悲凉,读她的词,仿若看到一位忧伤的女子款款向我们走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诉说着千千心结,万般愁绪。我还喜欢读白落梅的文章,文字清淡,静若白莲,字字珠玑,句句留香,用一支素笔,写尽风水山情,描尽百态人生,那份落寞和忧伤,那份通透和明了,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但我一样可以用我的文字去抒发我的心声。我喜欢写诗,不管它压不押韵,有没有格律,只要它是我用心写出来的,我就看着就开心。我喜欢古韵诗词,闲来无事就信手捻几句,充充雅兴,可真让我学那些平平仄仄的韵律,我看半天头都晕了,哪里能学得懂。我也想写小说,可酝酿好了故事情节,却迟迟动不了笔,一是水平有限,二是缺乏一定的耐心,看来,还是自己的修为不够,惰性在作怪。
一个人的文章写的好坏真的没关系,我们既不是作家,也不是文人墨客,也没必要给自己定太高的要求,随感而发,随性而至,只要是能抒发出自己的心声,闲情逸致也是一种享受,总比一天无所事事看那些肥皂剧消磨时间要好。每个人的文章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文若其人,每一篇文章写出来,总与作者的心情和经历有关,也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人生本就五味陈杂,百般滋味,文字当然也会千姿百态,多姿多彩。欢乐也好,忧伤也罢,只有是能借助文字释放出我们心底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思维变得活跃,生活更加丰富,心灵更加丰盈。
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欢乐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环境,无法预知今后所要面对的人生,无法决定天气的阴晴,心情的好坏,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做个生活的服从者,而不是征服者,就连我们笔下的文字,我们都无法控制,就让那种忧伤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来,而无力改变。
忧伤是一种心情,它不代表痛苦,忧伤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而不是阴暗和沉沦。深深的思念是忧伤,淡淡的爱恋是忧伤,浅浅的喜欢是忧伤,无法表达的幸福也是一种忧伤。忧伤不是悲哀,不是残缺,它是我们心的独白,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情感。
我的文字里,住着我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