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暴戾,该向谁飚美文
6月15那天,我一敲出这几个数字,大脑里顺着就流淌出来了一行字“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这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像骆驼一样的拼死拼活,最后却也是一世凄凉。这是不是很像当下老师教育生态的“隐喻”。
其实,这个日子,我本意是想写滨州邹平某初中初二某学生,在办公室撕扯、踢打老师,并且嘴里不停地侮辱“你嘴欠”、“你惹着我了”、“你跟我出去走一趟”。期间老师表现了高度的克制,坐在办公椅上,任由其撕扯、踢打、辱骂。期间其他教师围观、劝阻无效,最后校方报警。处理结果是家长道歉、校方对老师进行安慰。事后,有网友爆料,这位教师是别的班的班主任,因为该生和自己班里的孩子发生摩擦,班主任想找该生进行教育。还有网友爆料说,该生一贯难管理,校方之前也找过其家长,家长也表示自己管不了,让学校找派出所。
这个视频很火,先是出来了视频,然后出来了一些评论。有的写手,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大声疾呼,“老师没法干了”于是点击率蹭蹭的上涨;有的写手,指向“厮打教师的手就是毁灭未来的手”、有的写手,力顶“老师冷静的对,这是一种专业的体现”。
其实,不克制怎么办?报之以老拳?如果那样,舆论就会一边倒了,教师体罚学生,接下来就是面对道歉、赔偿、当年度考核不予认定、停职、调离、甚至辞退——遭遇系列组合拳。岂不呜呼哀哉,悲乎?
看这个孩子在视频里的表现,那种肆无忌惮,绝对可以想象事件的起因,有可能就是一起“校园欺凌”,单单这么一个案例,其实就浓缩了当下教育最大的弊端和教师最大的无奈。这几天,朋友圈还在热转一篇文章:《当学校和老师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谁买单》。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东风无力”,无论是南风还是北风,都很难吹开有些孩子的心扉。并且,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从几年前的只是在城里、演变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农村。
比6月15早几天,温州永嘉县黄田中学两名初三男生在中考前最后一堂课上,因班主任以他们综合表现不佳为由,拒绝向学校申请撤销其就读期间所获处分(估计是为了让他们在考试期间好好表现,未必就真的不撤销),竟骂着脏话用书猛砸班主任头部。目前,两名学生及其家长已向班主任道歉。再往前,有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围殴;再往前青岛有教师因为没收学生的,被学生打成骨折……近年来,类似事件层出不穷,这是曝出来,没有曝光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十年前“杨不管”不行,一旦出了事故,不管要担责任。前些日子,有老师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孩子,打了几下,也不行,道歉、赔款、当年度考核不予认定、停职、调离——遭遇系列组合拳,一度传闻“被自杀”。教师遭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尴尬和两难境界,比祥子还祥子。
大多数孩子还是好的,大多数老师也是好的。但偶尔有这么一个,当真正面对了我们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当教师的正常教育,遭遇了“青春期莫名的暴戾”,教师、学校应该怎么来应对呢?在美国,如果课堂上遭遇这样师生可能“对撞”的孩子,老师会先避免与其正面冲突,按铃,然后两个身穿制服的高高大大的保安,来到教室将孩子带离课堂,带到一个类似“反省室”的教室,由保安看着,让他在里面看书、或者做其他的自己喜欢的,等其情绪冷却。我们没有这样的应激措施,一般就是课堂上出了问题,找班主任,班主任处理不了找年级主任、找政教处、找校长。有时候,这一系列的学校管理人员,也是手足无措,场面尴尬。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失去理智、满腔怒火的青春期的“熊孩子”——像“熊”一样的莽撞、暴戾。
出了问题,不去解决,单纯分析原因是不够的。把问题的指向单纯归结为《义务教育法》不能开除、《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惩戒,都是表象。这个问题的形成,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大环境来说,全社会的浮躁、功利,导致一些基本的“伦理”,偏离轨道。成人的肆无忌惮,最终影响了孩子的肆无忌惮。同时,以“教分数”为指挥棒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学校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教考试的学科——教分数”,除了知识就是知识,除了分数,眼里缺乏了“人”,缺乏了“生命意识”。课程单薄的连音体美都不想开齐、开全,青春期的孩子过剩的荷尔蒙,不打架、不冲动如何释放?当下各种教育机制,比如职称结构、比如薪资管理、比如评价考核,都为这种现状种下了一些因果。最后谁埋单?表面上看个别教师埋单,其实质是社会埋单。
这些深层次的原因,肉食者谋之。站在一线教育者的角度,说说我的思考。
第一,理性对待。教师要正确对待、认识这类现象,这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的事件。青春期的孩子,冲动、莽撞、暴戾,有时候是难以避免的。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庭背景下走出来的孩子,不一定哪一个、哪一刻就会成为视频中的那个。并且,有时候可能还是平时很文静的那个。有这样的现象,勿大惊小怪。不贴标签、不妖魔化、不过度解读。
第二,预防为主。平时的教育、班级文化、价值观打造,都是基础性工作,并且要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单纯说教是没有用的,一定是在情境中、活动中,尽可能的不去触碰他们那根暴戾的神经。老祖宗说的因材施教,是有道理的,要充分了解他们、认识他们。遇见问题,冷处理可能会比热处理要好。
第三,丰富课程。班级、学校,设置丰富的课程,丰富的活动设计,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消磨他们过剩的精力。一场篮球赛打下来,精疲力尽还有力气打架吗?一场美轮美奂的歌舞晚会看下来,身心愉悦还会去碰触纪律红线吗?当然,这只能减少,并不能杜绝。
第四,有效沟通。比如视频中的老师,自己班里的孩子与该生发生摩擦,在现场肯定第一位的是要制止,如果已经不是现场,应该是和该生的班主任先沟通,毕竟人家对自己班的孩子摸秉性。同时,突然遭遇,也要保持冷静,沉住气、耐住性子,尝试和他沟通或者先想法离开现场,事后再沟通。要尝试把他们当做准成人对待,放下架子,表现出尊重,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
与其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大声疾呼,寄希望于缥缈虚无,不如做点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自身做起改善教育生态。
面对如此“暴戾”,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