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婆婆点赞美文
每当我老公掏出 几张百元大钞,递到婆婆手上的那一瞬间,他总会附带上一句话,“老妈是家里最辛苦的,拿着吧” 。
是啊,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里,最值得点赞的就是我年近80岁的婆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嫁给公公那年,只有17岁芳龄的她,凭着贤德善良的秉性和吃苦耐劳的韧性,支撑着她走过了60多年风风雨雨的金婚岁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贫穷,物资匮乏,城里百姓人家吃的粮油,白菜豆腐都是政府凭票定量供应的,那时,公公一人在淮南煤矿工作,几十元的微薄工资,一家老小8口人的温饱都很难维持,孩子们要想吃顿猪肉或穿件新衣,也只有挨到逢年过节才敢有的奢望。拮据不堪的生活,使得身高不足1.5米的婆婆,不得已去纺织厂、去砖厂做临时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挣来每月36元的工资贴补家用。烈日炎炎的夏日,在高温作业下的砖厂出窑工,厂里每天免费发放一大茶缸的绿豆汤给工人们解暑,婆婆总要省下这口福利汤给孩子们喝。听婆婆说,有一次,她在出窑时,一不小心,一块砖头掉下来,砸得她头破血流,工地领班要带她去医院包扎,婆婆情急生智,抓起脖子上的毛巾,草草地擦去脸上的血水和汗水,无暇顾及伤痛和酷暑,一只手捂着头,另一只手抱着胸前装满冰水的茶缸,飞跑到家。“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给家中孩子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丝丝凉意,还夹杂着一位母亲深深的舐犊之情。时隔多年,每当我脑海里闪现出那幕送冰水的画面,总会鼻根一酸,一种如鲠在喉的'痛感令我欲哭无泪。婆婆就是这样无怨无悔的付出,好像一株“忘忧草”痛并快乐着生活,巴望着有朝一日过上好日子。
经历过怎样的苦,就会过怎样的生活。婆婆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也就没有退休金。唯一的财富就是孩子们。长大后的儿女们,通过考学,招工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子贤女孝,街坊邻居夸他好福气,她也感到由衷地骄傲和知足。
她把成家后的子女们视做亲朋好友对待,亲疏有度相处,平心静气交流,避免了许多家庭矛盾的产生。我嫁入婆家已是近30年的媳妇了,每次冒不通到婆家赶饭食,她都会慌忙占起身来去厨房,哪怕是炒盘鸡蛋也要添道莱,剩莱留着自己吃。空闲的时候,婆婆也总想着为顾女们子女们做点事,蒸点手工馒头,酪点饼,包点饺子,做点可口小菜,乐此不疲的送到这家,送到那家。要是老家来人或是子孙辈们前来看望,她更是喜出望外,总是要准备些丰盛的菜肴,忙的不亦乐乎!共享天伦之乐让她忍俊不禁,兴奋不已。
现如今,80岁的婆婆和公公独立过着晚年生活。公公是个有情趣的人,读书看报,舞文弄墨是他每天的必修事,婆婆豆大字不识几个,她俩你坐床头,我坐床尾,聊天讲故事,读报论时事,婆婆也都耐着性子应和着,好不温馨!久而久之,她从中也懂得了一些养生、医学知识,中外故事,时政要闻,二维码抢红包等等…… 子女们在一起交流时,她时不时也能插上些时尚话题,说的也是那么回事。
婆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步行走路数公里,数十年如一日, 菜市场,环山路,公园里,水库边,书摊上……老俩口如影随行,散步时捡拾路边垃圾已成习惯。这微不足道的爱心举动,既能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做点小事,又能给自各儿增加点零花钱,悠哉!乐哉!婆婆这把年纪还能有充沛的精力和子女们一起出去游山玩水,甚是欢心,十分惬意。
生活上的清苦,精神上的快乐。这就是婆婆相濡以沫的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年轻人追逐物质上的高配,精神上的低配已成为时尚,婆婆这种清欢的生活方式好似一股清流涌出,她的“忘忧草”精神难道不值得为她点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