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不是慢生活美文

马振华

无所事事不是慢生活美文

  我熟悉的阿姨有一个女儿,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但3年里至少换了5家公司。每次她辞职之前,都会约我出来倒一倒苦水,说起自己在公司如何不被重视、被老板压榨、被同事算计,甚至公司离家太远、考勤太严……最开始我还支持她换工作,但直到她要换第5家公司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谁在公司没有经历过被排挤、被轻视的阶段?每天准时出勤、完成工作,这难道不是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吗?

  终于,在她吐槽同事决定第5次辞职时,我打断了她:“任何人去任何公司上班,都是为了挣钱生活、积累经验,而不是为了去交朋友。只要他做好他的、你做好你的,大家能共同完成工作就好。”

  结果,小姑娘对我说:“上班太没劲了。我其实想过慢生活。去腾冲开个小咖啡馆,简简单单,也挺美好的。”那次见面之后,小姑娘真的就打包离开北京去了腾冲。看她的朋友圈,果然在当地开了个咖啡馆,每天拍猫、拍草、拍阳光。

  直到前不久,小姑娘打电话给我,支支吾吾说要借钱,说进入了淡季,没什么客源,但日常开销还是要付的。她实在不愿意再打电话向家里要,她妈只会让她赶紧回老家找个正经工作,根本不理解她。我沉吟了一下,给她转了一些钱。挂电话前,我对她说:“别怪我帮你妈说句话——如果你的咖啡馆一直是靠花家里的钱运转着,那你过的就不是慢生活,而是啃老的生活。”

  我今年决定辞去一切全职兼职、专心在家写一阵书的时候,好些熟人对我说:“真羡慕你,自由职业,想睡就睡,想写就写,真正的慢生活。”

  我敢慢吗?我真的不敢。我早上7点起床,迅速吃完早饭,便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作。午饭后,我集中与各类刊社就约稿需求进行沟通——确认合作,协商修改,约定一切相关事宜。这些其实和我以往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样:邮件往返、电话会议、见面沟通、案头落实——唯一的区别,只是办公地点不一样而已。

  如果我能按时、保质完成当天的计划,那么,我的确可以自由安排剩下来的.时间,买菜做饭、看闲书、喝点酒、玩玩宠物。如果我能在一段时间内都坚持认真完成计划,那也许我就有时间和闲钱出门旅行一阵。但要是因为犯懒、松懈或者任何自找的理由拖延了工作,我就得有那么几天不能好好睡觉,没日没夜赶工,并面临因此造成的脱发、爆痘、胃痛等一系列健康危机。

  你想慢,但签过的合同、定死的时间不会慢,维持生活的种种消费不会慢,唯一能和你一起慢下来甚至彻底停顿荒废的,是你好不容易掌握的某种重要技能。

  作家村上春树从20多岁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后,至今30多年,不间断地写作、出版。他把自己的一天規划得井井有条:清晨出门跑步,然后写作直至中午,下午学习,晚上社交。很多人羡慕他整洁、温馨的书房,有唱片、吧台、各种小玩具。如果你能像他一样,每天坚持写作4小时以上并长达40年不间断,那么你也配拥有一间这样的书房——虽然里面堆满了好玩的一切,但当你工作时,你知道你不会受任何影响。

  是的,所有你看到的那些惬意、闲适、无拘无束、不受金钱困扰的慢生活,其实都是人生给予自律者的奖赏,是生活中某一个甜美的瞬间,却并不是全部与日常。慢生活是有底气的自给自足,而不是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所以,当你再一次去了什么古镇旅游,被小镇一脸安详的居民和简单古朴的生活感动,觉得必须从大城市辞职,来这里安居乐业才不枉下半生时,那就请你必须认真地想一想:打动你的是不是这种生活的表象?又或者,你有没有维持这种表象的资本?

  开咖啡馆、卖私房菜、做最有品位的客栈老板娘……这些事情统统是严肃的生意,需要精打细算、深思熟虑,做好完整的、可持续的商业计划时,才得以成立。若你把这些简单想象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一条对抗朝九晚五工作的退路,很抱歉,那是一条死路。

  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并不是慢生活,而是消极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