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画记的美文

马振华

藏画记的美文

  说起来,在时下,居住在城市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都有一个共同的志趣,平素里喜欢结伴作寻幽探胜的旅友,游山玩水,借以排遣心中的烦躁,以此重叙旧情,增进友谊。玩得尽心尽兴之后,免不了大家来一张合影,聊作此行纪念。若干年后翻出老照片来,兴许还会记起从前的此行印象。因而,相册成为照片的最好存放处,林林总总,五彩缤纷,一目了然,成了记忆的珍藏。要是遇上书画家,以后还许获得一份美术作品,这样,更是不虚此行。要是能将所赠送作品进行妥善地保管,无形中又增加一门学问,就是收藏。往大的着眼点看,现在文化市场上兴起一股书画收藏热,并成方兴未艾、有增无减之势。在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每座城市均相继出现文化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历史场景更会把你寻古访古的热情之火点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徘徊,感受岁月的细枝末节,时光的风雨沧桑,让人油然而生对古文化遗存作品深究探赜的欲望。或许,一种追溯与叩问的结合,可以使你的心灵和精神境界得到和出游一样的游目骋怀快感,在思古之幽情中信步,从久远的遐思或历史的钩沉中获得发现和心得,这就是收藏的乐趣,别人难以理解,自己却兴味深浓。游哉悠哉,不亦乐乎?

  我认识几个藏友,他们起码是这一行业的老手,几十年一直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譬如画家,就会收藏名画。什么样的作品,在他们眼里,画风流派,高低贵贱,人家一看便知,一目了然。同样,书法家极会收藏书法绢本,篆刻家会收藏篆刻或印章。艺精识广,同出一辙。这是行业内收藏家普遍认同的共识,毋庸讳言。他们师出同门,本身就有天赋,再加上阅历,家里自然会有天大的捡漏,不足为奇。可是,近年来,一些非行业的人士也喜欢上了这门学问,收藏不图兴趣,只图收益,于是乎搞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文物市场上瞬时间出现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火爆场面,由收藏引发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的同时,势必导致人们探奇掠奇的心理加剧,显然,他们从中谋求掌握为数不少鲜为人知的秘诀,来增加鉴别道恒造诣。

  忽然间,我想起一件事。十几年前,我应约给一位上年纪的老画家拍片。那时的我,对文化市场了解一片茫然,平素很少涉足,因而倍感生疏,生怕自己工作中有所闪失遗漏,因而,我对每一次的笔询记录特别认真。老画家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他创作的前前后后和获奖情况,就这些,我不抛汤,不撒水,还完完整整进行了实拍。完了,起身跟他告别。临行前,老画家忽然从家里拿出一件作品,死说活说要我收下,没办法,我不能当面拒绝,只好答应。后来,我把这件事同另一位藏友说了。藏友告诉我,他的作品老贵的,我有些后悔,自己已经将之给了别人,无法挽回。藏友还挺一本正经,又说,他给你作品,业内很讲究,看看这些赠品是否压在床铺下。要是这样,千万不要收下,以免以后遭遇不吉利的事。我问为什么;藏友说,一幅作品刚刚创作完成,鲜灵灵的;如果压在他的床上,画家本人已沾了身,灵气就没了,你得到只是作品本身,甚至还有晦气。我说,咋那么多讲究?藏友诡秘一笑,再也没有透漏半点内容。

  一次,我随一位朋友到他结交的另外一位画家居所小聚。他们是熟人,见面总不忘询问最近作画的情况。这位画家说,他画了两幅画,一幅梅花,一幅桃花。并拿出来展示给我们看。我见梅花画,朵朵盛开,灿烂夺目,似乎还有几枚花瓣凋落在花枝下;另一幅桃花画,枝枝含苞欲放,一片春色。平素我对绘画艺术接触甚少,故而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后来,我那朋友与画家谈的兴起,画家一高兴,执意要将两幅画要送给我们,并说随便挑。我那朋友正中下怀先挑了张梅花,桃花画留给我。看见画家那么认真的样子,自己也没有推托,就不假思索便揣在怀中。临走时,画家依旧千般热情,万般客气。我们连声道谢,不知怎么感激为好。

  回到家中,我又重新展开画卷,仔细端详这幅画。但见桃枝微微泛绿,一个个花苞刚刚露头,加着红红的点染笔意,有凌寒独自开的意思,觉着是幅好画。之后,我经历了人生的几个低潮时期,几度萎靡不振。有位画师平日与我有点交往,闲暇时登门来看我。看我这么情绪低落,免不了嘘寒问暖。闲聊中,画师要看我有什么画。我便将此前获赠的桃花画拿给他看。画师看了看,摇了摇头说,画倒是好画,可惜含苞未放就霉了。我一惊,便问,何出此言,又如何看出?画师伸出手指,指着这些所有的未放花苞的苞尖说,你没有发现,甚至细看,这些花苞的苞尖都用极小的墨点给点了,如不端详,还真看不出来。画师说,这是一幅扔画,以后藏画要注意,免得有妨自身。我后来才明白,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初出茅庐,不是让人家无缘无故辞退好几回,命运极度悲惨。看来,画师的话有一定的道理,验证了我不能如花朵绽放一样,无果而终。再看我那朋友,他说,自从收下那副梅花画之后,一样有伤自身。藏画没多久,老婆就生了病,差一点要了命。幸亏及时医治,老婆才有所好转,落了个病根。都是当初没细看惹得祸。后来有商贩收购画,便低价出手了。朋友身上发生的这件事我后来请教这位知心画师,他说,花谢的画更妨害主人,画意暗示主人要红颜薄命,像花瓣一样凋残。轻的是一场大病,重的贻害无穷。人品好的可尊为画家,人品低的不过是一个画匠。但凡是匠人,大都技短心窄,极会算计人,以后须小心。

  听了他的这番理论或解说,我才明白画作还有如此多的内涵与深意。思前想后,与自己的所遭所遇无不契合。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平素里也就再也不敢随便接受别人的作品赠送了,唯恐妨害到自己,这里头或许有虚情假意的成分和不确定的因素。看来,可能是画作本身暗含着某种有鲜为人知的隐谶或预示法力,不可掉以轻心。我在想,到底赠画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如果是故意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是无心的,那又为何在作画时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呢?许多年过去了,这个问号一直在我心里划着,百思不得其解。

  之于画的法力的.传说还是年画最有说头。在乡村,逢年过节,家家都有在大门上贴门神画的传统跟习俗。门神画是年画的一种,有接喜驱邪的作用。在北方的黄土山乡,门神画上一般都印着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有时还有钟馗的神像图案。别说,这种风俗由来已久,且久盛不衰。还挺管用的,有门神看门,的确岁岁平安,无灾无难。针对门神画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最近的年代要数中古时期的传说逼真。民间有这样的起因说法:相传,唐王李世明经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以后,有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着妖魔鬼怪来杀他,心中十分恐惧,以致于夜间难以入眠,于是便让手下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站在他的门前值守,这样就能够安心入睡。可时间长了,两员大将长期夜不能寐,最后双双病倒,李世明只得命人将他二人的形象画下,贴在门上,用来震慑妖魔鬼怪,这就是门神画的由来。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说,过年时,年轻的父亲不喜欢贴年画。有一年发洪水,父亲险些让洪水冲走。幸亏在情急之下,一根河道边的藤蔓缠住了身子,父亲才就势攀爬上岸,死里逃生。此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开始年年贴门神画,以后我家所有成员均未遇到险情,算是对门神画的感恩吧。母亲年年买好几幅年画,各种版本形象的都有,在我家藏了好多年,连古董商也十分看重,还收购过。

  我小时候,老辈人常跟我们提起村里的一位画匠。他擅长给乡村人家墙上作画,画山画水无不细腻逼真。本人一年到头生意不断。要他在家里墙上作画的人踏破了门槛,很是出名。有一次,他受邀到相隔几十里地的外村,作画后,要求对方支付工钱。哪知那雇主白眼一翻,克扣了不少费用,打发他走人。我们村这位画匠一不生气,二不理论,心平气和地回到村,很长时间不提这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徒弟到外村作画时,闻说师傅遭人欺负还忍气吞声,火不打一处来。便自作主张作了一幅美人图,并将那美人眼圈描得红红的,像是噙着眼泪的样子。这徒弟就将这幅画悄悄藏在那位雇主家的照壁中,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以后若干年,这户人家丧事不断,没有几年光景,便落了个家破人亡鬼吹灯的下场。自此,村里人听说画作有此法力,就再也不敢怠慢任何一位画匠了。

  不久前,荧屏上刚刚热播完一部数十集电视连续剧,剧中前半部分演绎某收藏家藏了不少名人古画和瓷器,不料被贪得无厌的日本人盯上,这位藏家虽几经努力挽回国宝,但最后仍然被洗劫一空,落了个人财两失的下场,很悲情。从某种层面反映出当时险恶环境下,文化学者或艺术收藏家的个人境遇的不稳定性和被动性因素,以及文人命运的悲剧性。使得收藏这门志趣学问遭遇不该有的结局发生。原本文化自信理念与文化传承方式变得虚无缥缈或成为天方夜谭的奇谈。更让人们担忧的是,在这一领域若潜伏下险恶的祸根,势必会使文化艺术精神的发扬面临严峻的考验或灾难,文化艺人的潜力也因此得不到应有施展环境的扶持或帮助,一切的发展极可能变得十分艰难。收藏是一种高度安全状态下的文化活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加快,隐伏在人们心间久久不散的阴霾势必会烟消云散重见天日,一个雨后放晴的大好环境成为人们永远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