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往事美文欣赏
忆起儿时,便又想起了城北。
城北,就是老城的北面,那是老城的一部分。外公当年说过,本来这座老城是有三座城门的,分别在东西北三面。南面为何无门,是因为城南有一座高耸的山峰,山石陡峭,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便没有修门建郭,不过人们却也把这山峰叫做南门山。东门早已不复存在,可城门口的护城河还依旧静静的流淌着,门虽不在了,可人们心中还是念叨着它,于是那片曾经有着东门城墙的地方,现在称作了东门前。西门,外公说他也记不清具体在哪儿了,只是知道现在有间酒楼名唤西门酒楼,想来便是那里了吧。经过历史沧桑,原来的东西北门,现在只剩下北门仍巍簌而立。后来新城开发,便在北门原址处修建了一台高高的石梯,这石梯后来便被人叫做北门坡。
老城不大,一锅烟的功夫便可以走上一圈,随着新城的开发,这座小县城也越来越大,钢筋铁骨的巍峨高楼拔地而起,像一道铁牢深深的困住了老城。老城虽随时光而有所改变,却大都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在那流光石亮的老街上,虽然没有了当年的买卖吆喝,但却依旧安逸慵懒,它仿佛孤立于世,和外面那些喧嚣的都市相比,它如是一个温良的女子,婷婷而卧的沉睡在那里。每每走在那里,心总是静的,就像那些斑驳的青砖碧瓦一样沉静。那些岁月的沧桑,那些繁华的虚无,都在这里化为了平家烟囱里飘出的袅袅青烟。
说起的城北,也就是从北门坡上来的地方。这是一座拱起的小丘,幽静的小道沿着城墙蔓延,小道上一排排的白桦树生长茂盛,一棵接着一棵,像是那当年守护城门的卫士,手拉着手抵御着外敌入侵,保护着城内百姓。
小丘的的顶端是一座寺院,外人都叫它法明寺,而居住城北的人们则称它叫观音阁。寺内很清静,古朴的琉璃瓦,苍老的朱红墙,佛像庄穆慈祥,让人敬仰。顺着一个蜿蜒的小石梯便爬到了寺门口,门口有一副残旧而斑驳脱落的壁画,一棵苦楝树顺着山峭攀升到寺门,像一个天然的华盖遮当着世事烟雨。
寺内有一座宝塔,高严耸立,记得小时候问过外公,塔里面有什么,外公总是意味深长的说,里面关着一条龙,传说当年鲁班修建这寺院时,所用的木材是天上掉下来的神木,但因为鲁班计算的失误,导致寺院建成时东边的大梁差了一根木料,只得用普通的木料充当抵用。东方没有神木压制,祥气外泄引来妖龙祸乱,城外江水漫堤,民不聊生。后来一位得道高人赶到,收服了妖龙,建造了这座宝塔镇压龙身,随后城池才得以恢复安宁。儿时的我听得非常向往,常常来到大殿里,仰着头看向屋顶,寻找是否有一根横梁与众不同。
小丘下方是一座孔庙,圆拱的同门,庄严肃穆,方正的泮池,荷风曲岸。想来古时这里一定是书声朗朗,笔走墨香。这里的房屋有些破败,青瓦上长满了野草青苔,鸟儿伫立在屋檐上低鸣,像是在为世人诉说着这里的荣辱兴衰。一排长满青苔的石阶,幽深的通向高处,那里有一座阁楼,人们喜欢叫它作小凉山,它是孔庙的藏经阁。走过一排长廊,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隐约便可以看到那苍然的身影。走到它身旁,凝心细细看它,那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痕迹,但它依旧屹立不到,像一个老者在俯瞰着这座老城,和这座老城中世世代代生活的芸芸众生。阁楼上挂满了铜铃,清风徐来,铜铃声声作响,这仙乐梵音能让够静人心弦,每次心情不好,总会来到这里坐下,静静的凝听着铜铃的蛩音,心也随着这铃声迎风飘荡。
记忆中的城北,总是小雨绵绵,天空像一块通澈明亮的镜子,一尘不染。飞舞而来的小雨,时如牛毛般轻盈柔软,时如断线的珠儿般哗哗作响。小时候总喜欢坐在窗前看着轻柔细雨,那细雨打在屋外的琵琶叶上,打在头顶的青石瓦上,一颗颗,一串串,叮当作响,有些深远,却又让人回味。微微一嗅,雨中带有一缕淡淡的清香,再想仔细闻闻,却又难于寻觅了。
然而,城北之所以让我如此怀忆,却不是因为它的寺院清幽,也不是因为它的孔庙荷香,更不是因为它的细雨情长,而是这里是我儿时的所在,是我和外公生活的点滴时光。
儿时的我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我便寄托在了外公家里,外公家就在寺院与孔庙的中间,每天站在屋顶便可以看到寺宇的碧瓦青烟,孔庙的翠叶楼阁。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外曾祖父,是讲武堂毕业的军官,后来在执行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外公是由外曾祖母养育成大,因为家境关系,外公早年读过学堂,识得字,写得文,加上那个时代的修养,使他看起来有一股书生儒气。听他说过后来家道中落,加上战乱便四处颠沛流离,新中国成立后又跟随潮流上山下乡,退休后才回到故乡。
外公从小就对我很好,经常给我做美味佳肴,我儿时甚不听话,经常惹得大人生气,外公却很耐心的教导我,告诉我是非对错,只是他讲的道理那时的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才知道他的一片苦心。外公精神很好,每到周末便带我到田野里捉蜻蜓捕蚂蚱,不管我在哭在闹,一听到去野外,就高兴得不得了,拍着小手,抹掉眼泪,兴高采烈的和外公而去。外公带我走遍了这个县城的每个角落,江边捕鱼,山间打鸟,田里捉虫,忘却了学习和作业的压力。和外公一起跑,一起闹,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这就是我和外公的情意,是外公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我可以自由的奔跑,放手翱翔。
渐渐长大了,有了许多同学朋友,也和他们一样迷恋上了电子游戏,便没有再和外公出去游山玩水了。后来外出上学,去到了其他的城市,每每回想到故乡时,总会想到外公,但是却都未曾回去看看。毕业时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是留在大城市里发展,还是回到故乡去,很多人选择城里,我却选择了回乡。
家乡的味道就是外公的味道。回到家中,看到了外公,他却已不似当年那般精神儒气了,岁月将那无情的痕迹也深深的印到了外公的脸上。外公的头发早已花白,还患上了老年痴呆,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藤椅上,母亲也搬了过来照顾他,母亲说他经已忘记了很多人和事,连身边的亲人都已不认识。我看着外公,想起了当年那个和我一起在田间地头奔跑的外公,眼睛竟已模糊,外公慢慢的抬起头来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还认得我,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小孙子,他招了招手,我走到了他跟前,他拉住了我的手,就像小时候一样,深深的拉着我,嘴微微张开,叫唤着我的名字。我心中的那片心酸已痛侧全身,泪水早已忍受不住,哗哗的倾泻下来。
岁月无情,吹老了容颜,生命如那行色匆匆的列车,它载满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那些苍老了的生命,就如同这座老城一样,沧桑而过,终将在历史的洪流中归于虚无。但是生在这里的人们,却依旧缅怀着过去,不愿离开,外面虽然有着繁华喧闹,但他们却仍独守着这孤寂清凉,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而且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清净安逸,慵懒闲散。不止这样,在他们心中还惦念着那些过往的岁月,和那些曾经深爱过的人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和希望。常回家乡看看,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是否还依旧如初,他们是否安好,是否也需要我们的陪伴,就像儿时他们陪伴我们一样,那般无微不至,那般慈祥安然。忽然想起了苏老的词来,不觉俯首暗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到此处,眼睛不觉有些模糊,便停下笔来看向窗外,天又下起了雨,我推开窗户,看着这屋外的细雨,雨打芭蕉点点,轻落屋檐滴滴,那清香的雨味,那脆音的铜铃,我听着听着便睡着了。梦里,天也下着雨,外公拉着我的手,给我讲着那些古老的故事,我却在哭在闹,外公摸摸我的头,指了指窗外说:“等雨停歇,外公带你出去田野里,捉蜻蜓捕蚂蚱,怎么样?”我听后破涕而笑,拉着外公喊叫,“捉蜻蜓捕蚂蚱喽,捉蜻蜓捕蚂蚱喽!”还是那么单纯,还是那么香甜,不觉让俯睡在窗台前的我,嘴角也露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