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别人家的大酱的情感美文
这一阶段挺重要,要经常的用木头做的“酱耙”搅动,这其中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就是过筛子,这有专用的竹筛子,因为铁筛子上绣,影响大酱的味道。煮好的黄豆第一次粉碎时不是太充分,这次就可以做到精细,更有利于发酵。
这时候的.大酱还不能吃,要充分的晒太阳,充分的“打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打耙时就能够闻到一天比一天香的“酱香”了。
东北大酱的加工方法我是不敢恭维,讲不讲科学我也说不好,反正我是不吃别人家的大酱。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因为是一家大酱一个味,有的味道实在是不能接受。
不管怎么说,东北老百姓的饭桌上是离不了大酱的。南方人可能把大酱作为调料使用,而且是工厂化生产的,能够保证质量。东北人即使是有工厂生产的也不愿意买,说没有自己“下”的好吃。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不愿意吃了之外,更主要的也是嫌太费事,不但很少吃了也没人做了,都是家有老人的还在沿袭老传统。
我家是每年都下大酱的,不过,我们家的加工方法和别人的不太一样,煮熟和粉碎的过程是一样的,酱块子的发酵时间相对的比别人家的短,我们家的酱块发酵主要在缸里完成。就是将还没充分发酵的酱块掰碎放在缸底下,用大量的盐将酱块封严,什么时候下都行,当然尽量在春天的“四月初八”为好。
把盐扒开,把酱块移到另一个缸里。晒太阳和打耙就都一样了。这个办法叫“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