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古诗诗句

阿林

  描写山的'古诗诗句:

  1、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4、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5、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6、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晋·谢道韫《泰山吟》

  7、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9、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0、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1、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12、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13、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14、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15、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6、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7、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18、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19、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0、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21、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

  22、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3、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2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25、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26、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27、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28、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29、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30、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31、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2、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33、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4、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35、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36、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37、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38、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附描写山水的古诗诗句: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6、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终南别业》

  7、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10、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3、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1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16、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17、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1、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2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