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居秋暝课堂实录

马振华

古诗山居秋暝课堂实录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分享了山居秋暝课堂实录,欢迎大家欣赏!

  教学构想

  语文新课标突显了人文性和美育,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体现语言美、意境美、人格美是一个很有空间的课题。因而确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诵读为线,品味为轴,由“画”入“境”,知“情”而出的教法与学法。创设思维情境,开启内在情智,使生生都参与诵读涵咏解读,鉴赏感悟创新的学习。

  师:诗歌发展中田园山水诗是最为轻灵又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篇章,是唐诗中很有特色的诗篇。从魏晋到盛唐,田园山水诗都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大多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作为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人中较为杰出的代表。他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在王维遗留的四百多首诗歌中,《山居秋暝》是以静穆为基调的名篇,自然景物清澈、明净。

  师:谈到王维,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王维?

  生:字摩诘,曾得到张九龄引荐,被任命为右拾遗。他的诗清新淡雅。

  师: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

  生:王维工草隶,精通音乐,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家。这些对他的诗歌成就都有积极的影响,据说他是我国水墨画的创始人,他的画现存不多,以萧疏清淡为特色。

  师: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的诗画就互相渗透,互相提高。

  生:父亲去世很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奉佛有三十多年,这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生:唐代对佛教加以提倡,先后派遣名僧玄奘和义净等赴印度取经,把佛经大量的翻译过来。由于王维思想深处浸染了佛教的清净无为的色彩,所以他把水光山色描写的谐和而又闲适。

  师: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时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官职也稍有升迁,但这不是他生活的主要方面,他的主要生活是在风景优美的别墅里“弹琴赋诗,傲啸终日”。这是王维由积极进取转向参禅信佛的时期,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师:佛教思想在唐代产生一定的影响,简单总结一下。自然情况:王维(701—761)字摩诘,幼年通音律,善属文。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大乐丞。后被任命为右拾遗。生活经历:锐意进取,仕途顺利    疏离官场,隐居自好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兰田烟雨图》

  师: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王维《山居秋暝》的韵味吧。我先朗读一下。

  生朗读一遍)

  师:那些诗句体现了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生:“明月松间照”“空山新雨后”

  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首联“空山新雨后”颔联、颈联都体现了该诗的特点。

  师:首联、颔联各描写了一幅画面,还是共同描写了一幅画面?

  生:共同描写了一幅画面。

  师:首联后半句说了什麽?

  生:时令。

  师:对这首诗可以从声音、光线、颜色、动态、静态多方面描写。把握意向注意诗歌表现的特点,学习小组的同学可讨论一下。

  [课件: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秋山晚景图?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生:深蓝色的幕布上闪动着几颗星星,似烟如雾的环境中,他们闪着水晶般的光芒,在月光的映衬下,它们黯然失色。月光皎洁如水,静静泻在满山的松树上。周围寂寥空旷。小虫也不甘寂寞的鸣叫着,清冽的泉水哗哗地响着。

  师:没有星星。月落繁星满天,没有星月齐辉的情景。

  师:过于理性了,要细致地描摹。营造一下氛围。注意说话要严谨,要用悠美恰当的语言。

  生:第一幅画面。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呼吸的人被浸在满是花香的情境中。山上林木茂盛蓊郁,轻松如盖,远望去如少女的发髻,温润着明月的光泽,枝叶上滴着晶莹的水珠。如少女含羞般地低了一下头,有蛙鸣蝉噪,有小虫活动的声响……一切生物都悠闲自得,繁衍生息。

  生:第二幅画面。有一抹翠绿,被人拨动着,如琴弦般奏出和谐悦耳的声音。归来的浣女,愉快地唱着甜美的歌。一个小姑娘指着远处,莲叶也似乎翩翩起舞,缓缓的有弯渔舟顺势流下。

  师:同学们用善感的心感悟了诗人用自然清灵的语言为我们描写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地勾勒一下秋景图吧。

  秋天的傍晚,山雨初霁,空旷的山林草木茂盛,深深地吸一口气,心胸也仿佛被秋雨洗过一样澄净空茫。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下斑斑点点。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浣女们银铃般的嬉笑声传达着她们的天真无邪、无悠无虑。空山新雨的清冽,青松明月的晶莹,翠竹青莲的清新,浣女渔舟的清灵,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间渔女图。作者用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秀美的山间美景图。我们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中的美景呢?

  生:朗读。

  师: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杰出的诗人会凭依恰切而生动的语言表现真挚微妙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独到之处呢?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展开想象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来品味。

  生:“空”字用的好,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生:“照”和“流”用的好。“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流”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象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生: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抑扬方面的考虑。

  师:这首诗的语言具有清新隽永的含蓄美,精当传神富于韵律美,真实生动的韵味美的特点。作者以独特的语言载体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

  生: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意境,泉水叮咚。

  师:的确是生机勃勃的,富有动态美。

  生:两种意境。图画是清新淡雅的,浣女愉快的说笑是愉悦、欢畅的。

  师:一首诗同一时令体现两种意境吗?

  生:秉承了田园山水诗的诗风,宁谧、寂静的,体现了竹林的静——“宁静”。

  师:动中有静。哪一种占主导呢?

  生:静。动是为静服务的。

  生:恬淡的田园生活,安宁、静谧,领悟了人生真谛的真淳。

  师:画面并不是很静的。“空山”“浣女”“渔舟”动态的画面是为了衬托幽静、恬淡的氛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什麽样心灵的人才能营造这样的意境呢?

  生:心静如水。

  师:诗歌的意境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分。这首诗被称为“无我之境”的典范。人物本身并不出现,客观物象中融铸着作者的心灵欲念和主观理想。秋天的美景给人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涤荡。怎样朗读可以把悠静的诗歌意境体现出来?

  生:朗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韵味独具、匠心独运。诗人想表达什麽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世外桃源、渴望归隐的感情。

  师:看到浣女就渴望归隐了吗?

  生:厌恶官场,看到美景,喜爱这份恬淡宜人。

  生:王维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中流露着细腻的感情。对自然热爱的人才能观察出美的图画。

  师:的确对大自然热爱的人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极致的美。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理想。在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无忧无虑的浣女、渔夫。他们恬淡、安静地生活着。既然“山中”比“朝中”好,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总是渴望帮助统治者。于是“达则兼济天下”,但总是遭到遗弃,就成了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持者。“穷则独善其身”,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看到如此美的山间图景,他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怎样读这首诗呢?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感受诗人的高洁品性。

  生:朗读。

  师:《山居秋暝》犹如一幅清新淡远的山水画,浸润着作者向往的情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不知大家能不能背下来?

  生:背诵。

  师: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他的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结合《山居秋暝》体会这几首诗给我们营造了什麽意境?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课件]《鸟鸣涧》《栾家濑》《鹿砦》《竹里馆》师:王维的诗给我们描摹了一幅幅清新秀美的图画,他用宁静的心给我们营造了宁谧、幽静的氛围,表达了热爱自然、厌弃官场、隐居山林的思想。王维用鲜活的文字勾勒了动人的艺术境界。当才情横溢的诗句冲击着我们心灵的时候,我们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犹如沧海一粟。大自然的秀美、幽渺让我们有妙处难于君说之感。但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共鸣,我们能被感染、被打动,我们就领略了诗词的些许微妙了。

  能力迁移:

  王维、孟浩然同为田园山水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山居秋暝》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