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三眼”看古诗词

李盛

如何“三眼”看古诗词

  古往今来,诗评家常说的“诗眼”、“词眼”或“题眼”是指一首诗、一阙词中最为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由于它通常是全篇的主旨所系,因此,对中学生来说,通过对“三眼”的辨析来鉴赏古诗词不失为一条化繁就简、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首先,让我们来看王维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是本诗的“诗眼”,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了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钥匙。

  再看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作者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的海棠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作者借此写出了青春将逝的烦恼和苦闷。李清照的重阳词《醉花阴》,也是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莫道到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最后,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