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孩子诗词教育再讨论

马振华

关于对孩子诗词教育再讨论

  背古诗词能成为"网红",继而引发讨论,这是件好事。

  前几天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身高1.8米、在复旦附中读高一的16岁女孩武亦姝凭借不俗的实力,成为新擂主。她不仅在节目的第一环节中斩获了第二季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还在第二环节中频频说出流传度较低的诗词——据统计,她的诗词储备量达到了惊人的2000首。

  (武亦姝念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

  (评委流露出惊喜之色)

  学院君也看了这期节目,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像很多网友那样,觉得"哇,这个女孩肯定是个大学霸",而是节目过后,网友对武亦姝的评论,以及背后引出来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背那么多古诗词"这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

  比2000首古诗词更可贵的

  一旦一个人在某方面出类拔萃,或者成为所谓的"网红",总会有不同声音。对这位复旦附中女生来说亦是如此。有人说,她肯定是个"天才",否则学业那么重,哪儿有时间背会那么多古诗;有人说,肯定是从小背父母逼着背的,肯定"童年比较缺失"之类;有人还说,会背那么多诗又怎样,高考又不考......

  这些声音其实都正常。不过事实是怎样的呢?在2000首古诗词之外,更可贵的是至少三件事。

  一是,武亦姝并不是一个偏执狂,也并没有偏科。据悉,她文理发展均衡,还是班级的化学科代表。(其实,就算偏科,又怎样?)

  二是,她坚持背古诗词,特别在学业繁重的时候还能如此,是出于热爱。用她的话来说,"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就够了。"

  第三点尤其值得一提,就是她所在的复旦附中,重视古诗文教育的环境。

  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背诵的带"月"字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出自《诗经·七月》,而这首诗均收录于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

  据悉这套校本教材一共6册,在复旦附中和语文课本同为必修,融入日常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大超出考纲要求。

  这套校本教材的主编之一、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说,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的一个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都要占到二三十分。因此,常有家长质疑学校这个安排会浪费孩子时间,甚至有个学生在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可不可以不背。

  因此,黄荣华说,武亦姝的走红,只能反衬出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学生)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换言之,不是武亦姝在古诗词方面的造诣有多深,是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修养已经少得让人担心。

  能够率真地表达这样观点的老师是难得的。他曾多次对记者说,他担忧的是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正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很多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

  不要再为孩子要不要从小背古诗词而纠结

  要不要从小让孩子背那么多古诗词?会不会对孩子成长不好啊?复旦附中女生走红,再一次引发家长们在互联网社群里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其实这是老生常谈了。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就让它发生吧。

  首先,古诗词能提升孩子的感受力。就像武亦姝同学说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现代语言很难给人这种感觉。"拒绝古诗词,就是在拒绝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感受世界的可能性。

  就像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读书不是为了人前显摆。是为了当我看到天边飞鸟时,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逼孩子死记硬背的,就一定不要干,家长威权主义是今天中国孩子创造力被磨灭的根源之一;但是如果家长引导孩子从小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开始,循循善诱,倒是无妨。

  我们曾分享过在IT行业任职的一位超级奶爸Mumu的心得,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认为,比要不要背古诗词更重要的,是背古诗词的"姿势":

  4,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这个,就觉得很值。

  现在我也在教儿子背。

  其次,它提升孩子的未来竞争力。不少拒绝古诗词的人都认为,"面向未来的孩子没必要去背几百年前的人说的话"。事实上,在未来,"对美的本质有认知"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而背诵古诗词无疑是让孩子收获对美的认识的绝佳途径。

  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分享另一位超级奶爸"葫芦爸"的分享《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他这样说:

  未来的`世界,需要孩子们从纯粹的就业技能导向,转向对美的本质认知。

  文学是美。让孩子学古诗,与让孩子学习画画是一样的。目的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培养他的兴趣,让他掌握认知美的一种方式,自己去运用。

  父母假如本身就认同这种美,这种美充斥他们的生活,孩子会耳濡目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哪里需要勉强,哪里还会刻意,你就在那儿,用笔抄诗词,他看你老这样,慢慢就吸引过来了。你再告诉他,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两个字连成的词意思是什么,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慢慢的,他不光会背诗,还认了字,懂了句意,还有可能想写上几笔。

  最后,它能给孩子的人生做指引。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不是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能穿越时空,传递给今天的孩子。

  当听说武亦姝同学奉陆游为男神时,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这么解读,"因为陆游的诗有两大特点,它有李白的豪放浪漫,又有杜甫的沉郁写实,人生百态无非是快乐抒情和写实沉郁嘛。即便到了现在00后,在陆游的诗里面,也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一款。"

  您鼓励孩子背古诗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