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别宴】
桃花疏鬓传春信,又送冬君尽。
腊梅栏外葬残樱,碎瓣惜香无定,却多情。
春山敛黛低歌扇,暂别吴钩宴。
月台裁柳送离人,薄粉偷将红泪,印腮痕。
【虞美人 无梦】
狂风卷絮飘庭院,老酒寻杯惯。
阁楼帘卷月当窗,多是寒宵迟睡,对更长。
娇香怜黛胭脂雪,细画弯弯月。
宝筝弦上说相思,怎奈坐中无有,赏花痴。
【虞美人 断弦】
酡腮酒面风吹醒,玉枕香衾冷。
凭窗凝伫影伶仃,细数长空偷掩,两三星。
相思拼却朱颜损,秀鬓吴霜紧。
小风鞭袖懒调琴,舞急丝簧缭乱,不成音。
【虞美人 问情】
雕檐挂雨幽帘动,恼破黄粱梦。
绢绒丝帕难遮愁,一缕凄凉凝驻,上眉头。
三千红泪思朝夕,熬得人成疾。
远书空信去无还,可恨别情容易,问情难。
【虞美人 晚春】
潇潇暮雨和飞絮,断送红无数。
远堤垂柳燕声频,应是恨那流水,葬花魂。
闲将一点凄凉意,写入相思字。
问君何日踏归途,为寄一番心事,夜行书。
【虞美人 秋缘】
寒风愁起残花扫,报得秋来早。
拾香拈粉淡匀唇,老去一春心事,寄无人。
相思但恐佳期阔,底事何人说?
南枝不向北枝眠,暗恼旧欢前梦,断姻缘。
【虞美人 离殇】
闲来回首陈年事,难寄相思意。
挑针穿线绣鸳鸯,一片风情无处,诉心伤。
别来尝尽愁滋味,消得人憔悴。
宝钗松散一根垂,只恐芳心长在,落花飞。
【虞美人 春娇】
玉箫吹遍春情早,双鹊枝头叫。
清风缕缕梦魂归,小院嫩苗青脚,露珠垂。
邀弦赋曲黄昏后,共品桃花酒。
蝶飞蜂舞惜花红,应是良辰美景,续初衷。
【虞美人 葬花】
层云遮却山头月,百转柔肠结。
闲愁可惯酒盈杯,醉挑琴筝歌罢,泪珠垂。
香消瑞脑寒更久,无赖青灯瘦。
雨斜风剪葬残花,红影翩翩飘落,上窗纱。
词;黄叶舞秋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