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爱国事迹1
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日军兵临新加坡城下。此时,新加坡华侨以林江石为领导人,组
织成立了1300多人的星洲华侨义勇军投入战斗。
1942年2月6日,义勇军先后7次打退敌人进攻。9日,义勇军将附近英军遗弃的两个油库的汽油倒入海中燃起大火,烧毁30多艘日军登陆艇。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骄横的日军在受到义勇军打击后,怎么也不相信他们面对的只是华侨游击队。但是,由于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向日军全面投降,加之义勇军势单力孤,新加坡华侨游击队被迫解散。英军一位中尉曾经感慨地说:“义勇军组织得太晚了,否则,相信一定能够阻止敌人的前进。”
2月16日,气势汹汹的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侨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侨“听候良民登记”。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侨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侨成功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侨,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许多华侨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后来,日寇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抗日华侨蒙难。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2
日本侵略者的这种屠杀政策更激发了南洋华侨的抗日热情。1941年12月底,抗日华侨许敬诚率领300多名华侨青年从菲律宾马尼拉一路转战到阿拉悦山的茂密森林里,与日军打起了游击战。他们专门组织游击队员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认真学习新四军和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成立了菲律宾的华侨抗日反_大同盟,随后由52名华侨青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
组建之初,“华支”仅有一支短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支枪托被火烧坏的步枪。可是仅仅3个月后,“华支”凭借从战斗中夺取的日军武器,发展到全副武装的78人。1943年1月,在阿拉悦山脚下的干伦巴,“华支”一个排伏击100多名日军,敌人死伤30多人,而“华支”仅有1人受伤。随后,在邦板牙省的万里利村,10多名“华支”队员又成功伏击了100多名日伪军,毙伤日军指挥官。1943年3月,恼羞成怒的日军纠集5000多人发动大扫荡,“华支”队员与敌人周旋4天后,成功突围且无一损伤。后来,为保存抗日力量,“华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经过26天急行军,穿越全菲6个省36个城镇,成功转战到南吕宋,写下了华侨抗日战争中最艰苦、最动人的一页。
1945年1月31日,“华支”队员经过浴血奋战,攻入内湖省罗斯万口牛示社集中营,成功解救了被囚禁的2100多名美国侨民。此举赢得了美军的高度赞赏,称其“实属伟举”。2月3日,“华支”首先攻入马尼拉市区。一位美国军官在庆祝马尼拉解放的群众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华侨游击队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时任美军第十军军长的史迪威将军在检阅菲律宾华侨游击队时,称赞这支队伍“军容严肃”,并说:“你们华侨健儿的英雄业绩,已经传遍了美国!”最后,他还举起手用华语高呼:“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3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_,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他已逾古稀之年,仍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4
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除极个别的民族败类以外,都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所在国努力工作,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同时也不忘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扩大中国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华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国的发展中特别是西部的开发中,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的大学里,有约1/3的系主任是华人;美国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员,华人也占了不少。还有不少华人参加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所以美国流传着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海外华人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清朝末年,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要在瓜分中国之后,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中国的土地和物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多种,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风行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5
有些华侨抗日游击队还直接由盟军统一指挥,成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力量。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由华侨林谋盛领导的136部队。林谋盛原籍福建南安,16岁时移居新加坡求学、经商,曾任中华总商会董事。抗战爆发后,他被委派担任中英共同组织的136部队马来亚区华人区长。136部队隶属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是由中英两国武装人员共同组成的一支抗日部队,骨干和主体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留在印度的2000多名中国海员组成的“中国留印海员战时工作队”,其任务主要是在马来亚从事敌后情报和游击活动。
1943年5月至1945年8月,该部队已陆续派遣18批人员潜入马来亚。在林谋盛的指挥下,136部队在联络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增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军火物资供应、协作训练作战技术、搜集情报、联络电讯最后配合盟军登陆反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令人惋惜的是,1944年3月27日,林谋盛因营救抗日战友不幸被捕。在日寇狱中的几个月里,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始终不屈,最后光荣牺牲,年仅35岁。1954年,新加坡政府和人民为表彰他的抗日功绩,在新加坡海滨和平纪念碑旁,专门建立了林谋盛烈士纪念碑。
除了136部队,还有很多华侨抗日游击队也积极配合盟军作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曾亲眼目睹苏门答腊岛华侨英勇抗日的联军司令,在致遇难家属的信中说:“抗日反法西斯的华侨战士,为人类之正义和平而偿付之代价,彼等之英勇与盟国之忠勇战士,同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