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实习目的
(1)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测量、放
样等测绘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GPS相关概念和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以及南方GPS接收机的
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并独立设计出校园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案;学会“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3)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学会RTK手簿的使
用。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放样等
1.2 实习内容
(1) GPS静态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分析:采用GPS 静态测量技术,
在华北水院花园校区布设一个控制网,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评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 GPS动态测量:
① 单机准站式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
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② 网络RTK测量:学会网络TRK的具体操作步骤;会用手簿蓝
牙连接主机,会利用移动站接收机接收CORS中心的数据进行定位。
(3)GPS导航:利用导航GPS76接收机进行导航,会存储并查看导航点坐标、方位,以及航点在航
迹线或数字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最后利用导航方法计算某一区域的航迹面积。
(1) 地点:花园校区南大门及北环路;
(2) 点数:每人3 个以上;
(3) 点间距:大于5m。
1.3 实习原理:
(1)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术,消弱各类定位误差。作业时用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GPS相对定位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测定站星间的伪距。
(2) RTK原理: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
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的实用的未知坐标。 (3)GPS导航原理:利用GPS76接收机首先利用GPS星系再全球的分布,只要有四颗卫星能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精确定位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将GPS定位模块得到的经纬度信息,反映到地图相应的点上,也就是当定位完成后,你可以再导航仪的电子地图上看到你当前的位置,然后定位芯片每秒中进行多次刷新定位,从而在你的位置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定位到你的位置,这时你在导航仪上就能看到你的位置再地图上的运动变化。当然导航软件除了电子地图外还有一套路径引导的计算软件,根据你的需要,当你指定某个目的地时候它帮你规划出一条行走路线,然后引导你向目的行走。可以建立航点,航迹,求相应的航迹面积。
1.4 实习器材:
莱卡GPS接收机3台套,每套包括:天线、控制器、电池、钢卷尺、电缆、脚架、电瓶、背包和仪器箱等。对讲机3台,
动态测量,导航用Trimble R8和南方灵锐S86接收机,手持GPS型号GARMIN GPS76,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1.5 人员组成
本班实习各成员职责如下:
班长陈福亮:与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
4.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5. 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6. 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
7. 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8. 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9. 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要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2.每小组将学校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3. 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4.每小组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5.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7月1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1.在滁州学院南、西校区内,对校内的20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学院南校区中,以图书馆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前的广场和草坪、图书馆后的水上报告厅和图书馆南北两侧的草坪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和
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滁州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较大,这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又由于人员的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滁州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 ,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导线测量:
(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2).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即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12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中三个为已知的控制点),并在所选点处订钉子作为标记,由这12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已知点左闭合导线测量
(3).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苏一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一个,反射棱镜2套。
(4).施测方法: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二测回观测,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5).各项限差:半测回差 测回差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 由四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
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导线测量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位置后,按照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在同一测站处进行两个测回的测量,对两个测绘的结果进行检校,结果合格后转站,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导线测量的对于误差的要求进行。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我们在进行内业实习过程中,内业处理主要学习的就是”南方平差易20xx”的使用,该次实习的成果也是使用的”南方平差易20xx”处理的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已知高程点个数:1
未知高程点个数:20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2.66 (mm)
最大高程中误差[G4] = 1.81 (mm)
最小高程中误差[K10] = 0.68(mm)
平均高程中误差 = 1.28(mm)
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10(mm)
[边长统计]总边长:4196.100(m),平均边长:155.411(m),最小边长:69.400(m),最大边长:372.400(m)
观测测段数:27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导线测量: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4
未知坐标点个数:10
未知边数:12
最大点位误差[D10_3] = 0.0059 (m)
最小点位误差[D10_7] = 0.0036 (m)
平均点位误差 = 0.0050 (m)
最大点间误差 = 0.0051(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 7248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 1.44 (s)
[边长统计]总边长:543.385(m),平均边长:45.282(m),最小边长:19.869(m),最大边长:118.319(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
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回去后我们在对测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设计了测量路线和中途设站图,在测量的开展后节省了很多时间。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
3.跑尺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时的前后距都要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累计差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较高的时候,应适当的多设转站点,避免因为多次调整或重新设站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提高效率。
4.有关数字的的技巧:
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5.在对导线测量的碎步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我们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仪器均进行了观测,发现水准仪采集的数据精确度较高,而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进行控制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选取精度较高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实习场地的实地踏勘、观测、概算与绘图。使同学们了解建立地形图的全过程。从而对《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与组织测绘生产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 踏勘选点;
2、 图根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3、起算边长与起算边方位角的测量;
4、地形图的测绘。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均有一定数量的作业实践,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1、踏勘选点
每个学生随同指导老师到到实地踏勘选点,埋石或打木桩并以红油漆标点。理解选点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导线的水平角与边长的观测和计算;
(2)、高程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取得合格的外业成果;内业计算各图根点的高程。
3、边长与起算边方位角的测量:应用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定罗盘仪导线起算边的磁方位角。计算各图根点的坐标。
4、地形图的测绘:本测区图根点的展绘;经纬仪法对40cm×50cm图幅按1:500的比例尺,等高距为1米,进行地形测绘、清绘、整饰、检查和拼接。
三、知识背景:
(一)水准仪及其使用方法
高程测量是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之一,另外大量的工程、建筑施工也必须量测地面高程,利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是精密测量高程的主要方法。
(1)、水准仪器组合:
1.望远镜 2.调整手轮 3.圆水准器 4.微调手轮 5.水平制动手轮 6.管水准器 7.水平微调手轮 8.脚架
(2)、操作要点: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平水。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3)、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4)、测量原理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高程测量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工程勘测和施工测量中。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个点上的水准尺上的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计算待定点高程。在地面上有A、B两点,已知A点的高程为HA、为求B点的高程HB,在A、B两点之间安骨水准仪,A、B两点亡各竖立一把水准尺,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读取水平视线分别在A、B两点水准尺上截取的读数为a和b,可以求出A、B两点问的高差为:hAB=a-b设水准测量的前进方向为A点至B点,则称A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a为后视读数;称B点为前视点,其水准尺读数b为前视读数。因此,两点间的高差等于: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若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则高差为正,表示B点比A点高,hAB>0;若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则高差为负,表示B点比A点低,hAB<0。如果A、B两点相距不远,且高差不大,则安置一次水准仪,就可以测得高差hAB。如果A、B两点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安置一次仪器无法测得其高差时,就需要在两点间增设若干个作为传递高程的临时立尺点,称为转点(简称TP点),如TP1,TP 2,…点,并依次连续设站观测。
(二)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1)、经纬仪
经纬仪是测量工作中的主要测角仪器。由望远镜、度盘、水准器、基座等组成。测量时,将经纬仪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垂球或光学对点器将仪器中心对准地面测站点上,用水准器将仪器定平,用望远镜瞄准测量目标,用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测定水平角和竖直角。按精度分为精密经纬仪和普通经纬仪;按读数设备可分为光学经纬仪和游标经纬仪;按轴系构造分为复测经纬仪和方向经纬仪。此外,有可自动按编码穿孔记录度盘读数的编码度盘经纬仪;可连续自动瞄准空中目标的自动跟踪经纬仪;利用陀螺定向原理迅速独立测定地面点方位的陀螺经纬仪和激光经纬仪;具有经纬仪、子午仪和天顶仪三种作用的供天文观测的全能经纬仪;将摄影机与经纬仪结合一起供地面摄影测量用的摄影经纬仪等。DJ2经纬仪主要由水平度盘、照准部和基座三大部分组成。
(2)、操作要点
三脚架调成等长并适合操作者身高,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使仪器基座面与三脚架上顶面平行。将仪器舞摆放在测站上,目估大致对中后,踩稳一条架脚,调好光学对中器目镜(看清十字丝)与物镜(看清测站点),用双手各提一条架脚前后、左右摆动,眼观对中器使十字丝交点与测站点重合,放稳并踩实架脚。伸缩三脚架腿长整平圆水准器 。将水准管平行两定平螺旋,整平水准管。平转照准部90度,用第三个螺旋整平水准管。 检查光学对中,若有少量偏差,可打开连接螺旋平移基座,使其精确对中,旋紧连接螺旋,再检查水准气泡居中。
(3)、角度测量原理
1. 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水平角是指过空间两条相交方向线所作的铅垂面间所夹的二面角,角值为 0°~360°。空间两直线OA和OB相交于点O,将点A,O,B沿铅垂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得相应的投影点A′,O′,B′,水平线O′A′和O′B′的夹角β就是过两方向线所作的铅垂面间的夹角,即水平角。水平角的大小与地面点的高程无关。测量角度的仪器在测量水平角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能给出一个水平放置的,且其中心能方便地与方向线交点置于同一铅垂线上的刻度园盘——水平度盘。
2)要有一个能瞄准远方目标的望远镜,且要能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内作全圆旋转,以便通过望远镜瞄准高低不同的目标A和B。水平角β为A和B两个方向读数之差:β=b-a
2. 垂直角的测量原理
垂直角是指在同一铅垂面内,某目标方向的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α,也称竖直角或高度角;垂直角的角值为0°~±90°。视线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天顶距,天顶距z的角值范围为0°~180°。当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垂直角称为仰角,角值为正;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为俯角,角值为负。由此可知测角仪器经纬仪还必须装有一个能铅垂放置的度盘——垂直度盘,或称竖盘。
(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或编码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5″,1″,2″,3″,5″,10″等几个等级。本次主要用于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四、实习概述:
本次实习原定地点为婺源。五月九号我们兴高采烈的从学校出发,经过三个小时的行程,于当天晚上到达。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早晨我们六点半准时集合,然后开始选点。我们跟着欧阳老师,从第一个点到最后一个点。我们的点分为两组——A组与B组。由于是第一次跟着老师选点,我们更多的是看老师如何选点,不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耐心的给予解答。
比如包括点的距离与角度如何选定。我们总共12个组,前6个组测A组点,后6个组测B组,我们这一组分到侧B组。选完点之后,我们马上开工。我们从B1点开始测,由于对仪器不是很熟悉,我们在该上耗费了好长时间,最后测出的误差在1分,由于超过了误差限制,我们重新测,由于路上很多车子挡视线,我们不得不选其他点作为起测点。我们扛着仪器来到B4点这次速度比较快,误差为20多秒,在误差范围之内。我们非常高兴,接着往下测,到了中午,我们匆匆吃了午饭又开始测,累并快乐着。等到还剩两个点时天突然下起了小雨,我们依然坚持测,在雨中我们又测完了一个点。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点,雨越下越大,路上车子时不时挡住了仪器的视线。我一次次的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把车子挪动一下。经过几十分钟的努力,我们终于测完了最后一个点。看着天上越下越大的雨,我们的心格外的轻松。然而不幸的消息来了,晚上得知当地国土局不让我们在这里测,第二天晚上7点我们从婺源返回学校。虽然我们从实习地点返回了学校,但我们的实习没有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第二天早晨7点半我们在清心广场集合,老师带着我们重新选点,这次我们对选点的规则有所了解,速度也很快,紧接着我们开始进行角度的测绘。用了一上午就完成了任务,下午我们紧接着开始了高程的测绘,在下下午5点钟的时候圆满完成了高程的测量。随后又用全站仪进行了距离的测量,直到天黑收工,这一天过的真充实。第二天开始了内业作业,对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老师给我的B1点的坐标,我们计算出了其它点的坐标,在误差范围之内,我们非常高兴。接下来我们便开始了碎步测量,相比前面的测量,碎步测量更繁琐一些。刚开始速度好慢,一个上午才测了30来个点,我非常生气。中午我们没休息,开始找原因,原来我们配合不够默契。为了达到默契我们开始了从新分工,因为之前之所以效率这么高,全赖于我们合理分工,人尽其用。这次我负责现场做草图及选点,陈达负责读数,徐恒负责跑点立尺,肖晓光负责记录和计算。每到一站,我会先领着徐恒把将要跑的点跑一遍,然后默记心中。使我将要画得特征点和他将要跑的点保持一致。这样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紧密配合,效率大大提高。用了两天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碎步测量,我们很有成就感。虽然这期间下了两天的雨,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进度。测完碎步点后,我便开始画图。在聚酯薄膜上先把水准确定,然后把水准点周围的碎步点画出来,最后将水准点连成实物图形。当看到实物图形一个个落成时才渐渐舒了一口气。最后将各个地貌标出来,才算成图。
五、实习收获:
1、在仪器掌握方面
我们这次使用了三种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通过本次实习总得来说,我们对仪器的操作更加快速准确。对仪器的每个构件的功能更加熟悉和了解。不用死记硬背,在实习中轻轻松松掌握了各个键的功能。我们这次用到是J2经纬仪,精度很高。刚开始对仪器读数不是很熟悉,经过我们的思考逐渐明白。它的度数可以直接从上盘读出来,而分需要分两部分,分的十位数可以从上盘刻度读出,其各位数需要从下盘刻度读出,秒从下盘读出。理清这个逻辑以后,我们读数很快很准确。水准仪相比经纬仪结构要简单些,主要是三个调平,圆水准气泡,长水准气泡,上下浮动气泡。按顺序调平之后,直接读出上中下三丝就行了。它的主要用途在于测高差。这次我们第一次用到了全站仪。全站仪是高科技,它的操作类是经纬仪。我们主要用全站仪测距离。全站仪是电子设备,精度很高,误差主要在照准时。准确瞄准标杆底部和棱镜可以有效减少误差。
2、在理论知识方面
这次实习我们主要用到了三种记录表格,即测回角表格,四等水准测量表格,碎步测量表格。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这三种表格的记录,原理,处理方法更得心应手。这三种表格所体现的知识就是我们测绘中非常重要三种测量——角度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层测量。角度测量主要利用测回法,每个测回,用上下半测回的平均值来求得。水平距离的测量则是通过上中下三丝及竖直角来实现。不过我们实际用到的距离是通过全站仪测出的。这是因为全站仪的测量精度更高一点。用经纬仪或者水准仪测出的距离精度太差。或者我们仅仅用它粗测距离。高程测量这是通过水准仪来实现。在婺源的时候,为了测出大坝的高层,需要好多站,难度较大。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前后视距及累计视距差。确保每一站的数据都在误差的范围内。只有有了比较好的理论的知识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清晰明确。
3、实际工作体会与感悟
在课堂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已,在实验课上我们可能会学到一些仪器方面的知识,而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不仅是学知识了,还需要社会协调。在婺源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那是在我们测最后一个点的时候,路上老是有车挡我们的视线,我不得不一个个和当地人进行沟通。这就需要社会协调能力,而这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学到和锻炼。所以说,实际工作中,不仅是知识储备的.释放还有人际交往的挑战。其实后者往往在以后的工作占有更重要的比重。我记得看到过一篇新闻,说在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梁思成主要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而他的妻子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设计者。并不是说明林徽因的才能高于梁思成,恰恰说明实际工作中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4、对测量学科的认识与思考
测量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只是学了它的一些皮毛而已。科学定义是: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层,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的学科。它包括很多分支学科。我们主要学得是普通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较小区域内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是测量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有图根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图的测绘及一般工程的施工测量。而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便是地形图的测绘。我们需要画的区域为清新广场那一块。具体点就是北到清新广场末端,南到大路,西到那条河,东到一栋这一块区域。比例尺为1:500。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是比较喜欢地图的,从小到大经常看地图,地理也比较好。所以实习时我挺喜欢画图的。
六、实习结束语: 通过实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让我们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同时让我们懂得了测量学科。向认真负责指导带领我们实习的欧阳老师致敬!
xxxx年xx月13号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学校进行测量。由于本次实习安排在了夏天,虽然说是夏天了,可是青海这边的天气特别寒冷,且实习时间较为紧迫,老师对实习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压缩,将我们一个班43名同学分成了4个大组。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宁老师还有纪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宁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由于天气原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他要求大家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克服天气带来的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同时,宁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以及经纬仪。讲解完毕之后大家就进入了紧张的实习当中,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室外测量工作主要集中在实习的13号下午至24号,在这几天里,我们分别测量了各控制点的高程、水平角以及各导线长度。
本组有五名学生组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立标杆,测量读数。立标杆时要保证标杆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标杆,其中两人同时标杆。
4。记录。一般由一人记录。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首先我们组进行的是高程的测量,我们先将水准仪架在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未知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标尺要求竖直且稳当;然后将水准仪的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将水准仪调平,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接下来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最后,将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10cm左右,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这是两次仪器高法,两次测得高差不得超过10mm,否则必须重测。测量最后返回已知点时,高差之和为闭合路线的闭合差,不得大于高差闭合差的最大允许值。
完成了高程的测量,我们于实习的第二周使用dj6经纬仪对角度进行了测量。我们采用的是测回法。首先,我们将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然后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按前面的步骤反复调平;其次,我们将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之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然后,我们再将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之后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两次测量角应相等,误差值不得大于40秒,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水平角值,若误差过大,则必须重测。到此,我们的室外测量工作遍基本结束了。
自实习的第三周起一直到结束,我们完成了画图的工作。在对数据进行计算及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几个缺失的测量数据,抽出一天再次在室外补测后,画图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我们先画了一张草图,比例尺为1:500。计算好各项数据后,我们将x轴和y轴都以1cm为单位长度分成了若干份,并连结起来,将图纸划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然后,我们将各个点按照计算出的坐标画在图纸上,用合适的线条将他们连结起来,便完成了图书馆及其周围的几条路便显现出来;接下来,我们又画出图的细节部分,比如较复杂的转角;在最后的修整后,整张图遍完成了。
由于天气寒冷,起初我对这次实习抱有排斥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全组同学都在认真的测量认真的实习的时候,我突然就被感染了,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到测量中,争着抢着操作仪器,把握每一个提高成长的机会。尽管天气十分寒冷,但是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紧张而有难忘的三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