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

李盛

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重渠道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体验数学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你能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下列语句的意思吗?

(1)、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

生1:男生有4份,女生有5份

师:他解释了4:5的含义,还有吗?

生2:总人数是9份的话,其中男生4份,女生5份,男生和女生相差一份

师:哦,他能看到隐含的条件了

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生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女生占总人数的4/9

(在这位同学回答后,学生的表达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5: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生6: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又1/4倍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到这里同学们似乎有些思维穷尽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小手再次林立)

生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生8: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总人数也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师:哇,一句话引来大家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语文学的真棒!

能不能整理一下有条理一些呢?

生(想了想):每一句话都可以反着说呢!比如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可以说成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所以我想能这样一对一对的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一边板书一边帮助标上序号:1、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2、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3、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

4、女生占总人数的4/9 5、总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6、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2)、甲数是乙数的3/7

你能有顺序的用更多的表达方法吗?

生:

(呵呵,不用我说各位老师也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说法了,我还是接着写我后面的部分吧!)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

1、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个条件:全班54人 再给你这样一个问题:男生有几人?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

(1)、5分钟内看谁用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在小组中就先呈现出来

(3)、汇报:

(各位老师,我打不出来带分数了。只能说明一下:学生在这里总共用了一种13种方法。其中归一方法一种,比例两个,分数方法9种)

师:你们好厉害啊!这么多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分分类看?

生:按比例分配(其实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分数方法、归一方法、比例方法

师:那么你们觉得自己用这些方法解题的时候对应哪一句话来解决的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中的具体思维过程)

师:原来你们孙悟空72变化出来的这每一句话都能得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些解法里头,你们觉得哪一些是比较简单又容易理解的?

生:归一法,正比例,还有还有用第2句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和第三句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都比较容易!

2、那么老师如果告诉你的条件是男生比女生多10人,全班有几人,是不是这些转化出来的语句也都能用来解决呢?

生:能!

师:你会先选那些语句来呢?

学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圈定在语句6和语句7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选6和7?不首选别的呢?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一次,大家首选了2和3,现在却要首选6和7?

讨论后学生很快再次达成一致:要看条件和问题,找出能表达条件和问题关系的语句来解决问题,就能列出比较简单的算式来。

师:那么用归一和正比例呢?

生:也比较简单,思路上很快就能通达。只要看清相差几份、总数几份就可以了。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高涨,叫人不得不说:学生真的是很有趣也很善于表达)

生1:我想黄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很多,就象从学校到我的家,并不止一条路可以走。你可以走最直最短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从别的地方回到家里。

生2:要走最近的路才好,不要绕来绕去!

学生哈哈哈的笑,我也笑

生3:这个叫做殊途同归!

师:好比喻!我们用归一法能找到回家的路,用正比例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用众多的分数方法还是能回到我们的家!

生4:老师我看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也可以。

学生鼓掌为他的形容称妙

(于是就有了我这一节练习课的名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呵呵)

三、扩展延伸

这么说来,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还有归一应用题是一家人了,那么一道分数应用题或者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也一定能用其他两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解决的了。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找道归一题或者分数应用题来试试!!

下面是学生从练习册上找的题目:

1、一种钢丝20米重5千克。称得同样重量的一捆钢丝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米?

学生将解法罗列了以后,共用了两种归一,两种倍比,两种正比例的方法。而且一比较自己很自然的就发现:过去所用的倍比法事实上就是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我在这里不罗嗦啦)

2、一段水渠,已经修了100米,比剩下的多2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时从加法引入,在复习准备中安排了两组连加题,一组加数不同,另一组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并介绍这组算式的另一种读法,就是几个几连加,为学习乘法做准备.

学习新课部分安排了三个例题,都是要摆一摆,算一算.重点帮助学生学好第一个例题,由教师摆,2朵2朵地摆,摆了3次,由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教师介绍新的算法,把乘法和求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含义,会读出乘法算式.第2个和第3个例题逐步放手让学生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和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三个例题,非常自然地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反馈部分的安排,注意前后呼应,把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由学生选择哪组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安排了两则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4

教学目标: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蔬菜基地,第一季度收蔬菜30万千克,第二季度收蔬菜39万千克。

1、根据算式提问题。

30÷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算式画出线段图,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让学生明确:要画两根线段;表示单位“1”的线段一般都画在上面,比较的线段画在下面;问题用?或()%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3、出示新的问题:第二季度的蔬菜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百分之几?

二、呈现问题,探究新知

1、理解问题,思考:把谁当作单位“1”,谁与单位“1”在比较。

2、把问题在原先的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3、:求第二季度的蔬菜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百分之几,就是求第二季度蔬菜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的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几,简单地可以概括为“增产的产量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几”,先求出增产的产量,再除以第一季度的产量。

4、列式:(39-30)÷30=9÷30=0.3=30%

5、对比问题、算式、线段图,指出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6、如果把问题换成“第一季度的蔬菜产量比第二季度少百分之几”,又应该如何解答?

画线段图,把问题补充完整,再列式解答。

7、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说说算理。

8、试一试:

向阳商场一月份营业额是万元,二月份营业额是250万元。二月份营业额比一月份增长了百分之几?一月份营业额比二月份少百分之几?

要求:把问题改变成:( )是( )的百分之几?并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三、巩固新知,迁移应用

1、基本训练

练一练1,

补充几道线段图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

2、迁移训练

(1)一块铜锌合金重20千克,其中含铜16.4千克。这块合金的含铜量是百分之几?含锌量是百分之几?

(2)一个工程队原来每天修路2.4千米,现在每天修路3千米。增加了百分之几?

(3)一个铅笔盒原来卖20元,现在降低了5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全课

一年级第几教案数学例文5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 0。3元 0。6元 0。4元 0。05元

2。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58元=( )元( )角( )分

4。06元=( )元( )分

2。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质疑探究

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

生3:乘法算式为:( )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 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 )元。

生5: 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 )元。

生6: 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 4个0。2就是( )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 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 )角 3个0。4元=( )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

生:同组交流。

0。4是( )个0。1,3个0。4是( )个0。1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探讨:0。011000=( )

3。

0。6+0。6+0。6+0。6+0。6=( ) ( )

0。3 4可以看成是( )个0。3连续相加。

0。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