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页,练习二十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如: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种运算的联系整理成下图。
加法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仿照前面整数四则运算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每种运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仔细观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2)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师:“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因为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数。)
"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4.口算的复习。
教师:“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从前一位退1当十。不同点:笔算一敏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l,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三组题,再让学生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颊:。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形式进行板书。
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别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关系整理成下表。
教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请分别说—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l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的。使学生明确一道计算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自己认为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3_、14_题。
最新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模板2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1、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产生问题。
1 学生实验。
教师准备好一桶盐水、一桶淡水,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杯子,随便在哪一只桶里去装一杯水,再把鸡蛋放入杯中,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杯中的鸡蛋能浮起来、有的杯中的鸡蛋沉下去了)
1、猜测原因。
2、如果没发现原因,教师可以带学生尝一尝杯子里的水,发现鸡蛋能否浮起来与水的咸淡有关。
二、探究学习,初步感知
1、演示实验
一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5克盐。
二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盐。
三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盐。
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盐溶化在水中了)
2、计算,三杯盐水中盐各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5÷(200+5) 10÷(200+10) 20÷(200+20)
=5÷20 =10÷210 =20÷220
2.4% 54.8% 9.1%
3、揭示:盐占盐水的百分比就是含盐率。
4、口述:①号、②号、③号杯中盐水的含盐率。
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比一比三杯盐水的含盐水率的高低。
(方法1:看计算出的数据。方法2:尝盐水的味道。等)
2、含盐率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① 猜测。(与盐的多少有关。与水的多少有关。)
② 讨论。
③ 验证。
А、与盐的多少有关。
在①号杯中在放入5克盐,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8%,与原来①号杯中含盐率约为2.4%比较:盐多起来了,含盐率高了。
Б、与水的多少有关系:
在②号杯中再放入20克水,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3%,与原来②杯含盐率约为4.8%比较:水多起来了,含盐率减低了。
④、结论:水不变,盐越多,含盐率越高。
盐不变,水越多,含盐率越低。
3、一杯水的含盐率是20%,要提高它的含盐率,该怎么办?(方法1、可以加盐。2、可以蒸发水分。等)
四、知识迁移、完善揭题。
1、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①课前同学们都做了种子发芽实验,请大家汇报试验情况。
(如:我试验用的种子是黄豆,共20粒,发芽了17粒。)
②为了提高种子的利用率,需要计算发芽率。什么是发芽率?怎么求?
③计算后,学生交流自己的种子的发芽率。
④问题: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多少?
2、除了含盐率、发芽率,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率,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百分率,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取个课题?(百分率应用)
五、比赛、调查、应用延伸
1、现场每人计算10道口算题,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现场请学生调查近视情况,计算出近视率,然后再谈一谈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课后调查,填表我班共有 人,来自 个家庭
最新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最新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最新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模板5
教材说明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 明确问题。
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2. 收集信息。
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3. 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 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即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本活动涉及的调查与收集信息工作,老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
3. 课堂教学时,老师可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这可以促使学生整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特别是为设计教育储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4. 在明确学生已经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之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教材第一张表格中给定期储蓄存款方案预留了三行,实际上学生在具体设计时可能不仅仅只有三种,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老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5. 在对教育储蓄和国债方案的设计之前,建议老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和明确收集来的关于教育储蓄和国债的相关信息与规定。例如:(1)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三年期利率为3.14%,五年期利率为3.49%。(2)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教育储蓄储户凭存折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以下简称“证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证明”只享受一次优惠。
6.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育储蓄存六年。(2)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3)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4)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具体见下表)。
1. 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在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学时老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2. 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