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k(k一定)或k/x=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4、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35、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7、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3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39、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42、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3、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4、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5、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47、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4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14141450、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3.141592654
51、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141592654??
52、什么叫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3、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ab+c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1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16、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7、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1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19、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02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
202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 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 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 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 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 37克+45克 36克÷6
60克-28克 8克×4
202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202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学会了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学会了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够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了1千米=1000米;认识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了1吨=1000千克;认识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了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了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的计算。
6、初步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够长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了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结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是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7、计算能力差异太大。班中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