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在狱咏蝉·并序》原文赏析

黄飞

唐诗三百首之《在狱咏蝉·并序》原文赏析

  《在狱咏蝉·并序》由骆宾王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前者也觉偏颇。从诗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

  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

  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

  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

  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解】: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韵译】: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解】: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韵译】: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评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

  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

  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