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最新等级划分,2022年渭南是四线城市。
渭南属于四线城市。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5月29日发布,渭南市被列为四线城市。《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城市,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提法是一种民间说法。
渭南,陕西省辖地级市,古称下邽、莲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陕西省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下辖2区、2县级市、7县;2017年常住人口538.29万人。
渭南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空港80公里。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并站交汇,陇海、西南等6条铁路与连霍、京昆等3条高速公路和9条国道省道纵横贯穿,是中东部地区进入西北门户的交通要道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辖临渭、华州2个区,有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华阴两个省辖市,还有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其中韩城市为陕西省计划单列市。土地面积1303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3.1万人。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渭南位于祖国版图中心位置,属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陇海、西南、大西高铁、郑西高铁等8条铁路纵横交错,连霍、京昆、黄渭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东西,是亚欧大陆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使渭南成为开拓西北、西南、中原市场的战略要地。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成为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华第一诗——《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
5月16日下午,2022年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波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郑维国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心宣读《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1年度工业发展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军政通报2021年全市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情况,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市上领导王琦、王晓军、刘凯、高振鑫、田瑞、赵林斌、张辉出席会议。
刘波指出,去年以来,渭南市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培育,园区发展特色鲜明,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当前全省工业正处在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关键阶段,渭南要立足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动摇,以创新、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推动工业经济量质双升,为全省工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要在工业稳增长方面下更大功夫,坚决贯彻落实中省惠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强化跟踪服务,指导企业抓好疫情防控,力促新增产能项目尽快竣工、达产达效。要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下更大功夫,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围绕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低碳技术和示范项目推广行动,培育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要在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方面下更大功夫,围绕全省23条产业链和渭南的“353”产业链,做大龙头、做强配套,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要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下更大功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一批代表渭南技术水平的先进产品。
陈晓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与会嘉宾、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工业倍增不动摇,加快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工程,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陈晓勇强调,要突出重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要增强集群竞争力,坚持规划引领集群、龙头带动集群、育规壮大集群,做好细分行业规划,绘制产业发展图谱,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种子计划”“龙门计划”,持续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要赋能产业生命力,突出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推进能源、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激发创新驱动力,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主动参与关中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化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用好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催生改革生产力,突出渭北工业聚集区、市管开发区,强化生产服务功能建设,全面开展开发区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黄河金三角、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等区域,大力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积极构筑对外开放高地。要提升环境吸引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陈晓勇要求,要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严格督查考核,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工业、支持工业、投身工业的浓厚氛围。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树牢底线意识、强化社会担当,共同开创渭南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未来。
郑维国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为主攻方向,统筹领导力量,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真正汇聚起我市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主动对标对表,全力推动落实,围绕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不断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要转变工作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不断在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和服务经济发展上寻求新举措、探索新路径、展现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表彰了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市、区)、园区、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现场签订了氢能源和智能制造、法士特配套产业园等34个总投资达267.19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与会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并见签。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省市双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受表彰的园区、企业、企业家代表,签约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