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符离村姑湘灵的“长恨歌”

黄飞

白居易与符离村姑湘灵的“长恨歌”

  时称“长恨歌主”白居易,以他脍炙人口的名篇《长恨歌》而得其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实际上在这里暗隐着诗人自己与符离村姑湘灵之间一段永生难忘的恋情。

  白居易自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随父母迁来徐州符离县南关东侧之毓村(今宿州市老符离集东菜园)居住,至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夏,诗人离开符离去浮梁依其长兄,前后长达十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诗人除有少数几年在越中、长安、襄阳等地游学以外,其余十多年基本上都是在符离家中学习、生活的。贞元六年(789),白居易从长安游学返回符离家中潜心读书,以求仕进。课余之际,诗人结识了与他家相距不远的邻居家的女儿湘灵。他们二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很快就浸沉于热恋之中。他们经常私下约会,在月光里,濉河旁,柳荫树下。白居易经常教湘灵识字、读诗,湘灵也不时给他讲述动听的民间故事和风俗人情。一对年轻的恋人,恰似一对比翼双飞的鸳鸯。

  可是,白家和湘灵家毕竟不是门当户对的门第。白家世世代代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其父为州之别驾(州刺史的上佐),其兄为县主薄。而湘灵的家庭虽不十分贫穷,却系平民百姓。碍于门第之见,二人不敢公开恋爱关系,只有私下相约,海誓山盟。

  贞元九年(793),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从衢州别驾移官襄阳。这一年的春天,白母发觉乐天与湘灵的恋爱行为,下决心拆散这对鸳鸯,不许他们见面。是年冬,以随父求学为名,迫令诗人前往襄阳。乐天不得不忍痛离开符离。临行前,诗人在深夜里,与湘灵幽会于濉河岸边,依依惜别,热泪滚滚。湘灵从怀里拿出两件信物赠给乐天:一件是双盘龙铜镜,一件是绣花锦履,用以寄托湘灵对诗人“特用结终始”和“双行复双止”的一片赤情。乐天夜长难寐,含泪写下了《潜离别》一诗赠给湘灵:“不得哭,潜离别。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双飞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在前往襄阳的路上,乐天“剪不断,理还乱”,情思绵绵,泪眼朦胧,不时回头。远望符离又赋《寄湘灵》一诗:“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时隔不久,第二年的五月,白季庚病逝于襄阳任上。诗人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以后,又回到符离家中。虽然偶尔能与湘灵幽会,但终受世俗偏见所限,白家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白、湘二人只有苦苦地等待着。

  从那时起,直到诗人三十七岁与杨氏夫人结婚以前,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白家多次给诗人说亲,诗人为忠于湘灵,迟迟不予答应。而湘灵也非乐天莫属,对其嫁事一拖再拖,约近三十岁尚未出嫁。从白居易的.以下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已成为“大龄青年”尚未嫁娶,仍然苦苦地相守以情,相待以义,彼此忠心耿耿,恋情痴痴。

  贞元二十年(804)秋,身在长安任校书郎的白居易,十分怀念尚未出嫁的湘灵,挥笔写下了情诗《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贞元二十一年(805),白居易的校书郎任期届满,准备科举考试,诗人时年三十四岁。是年冬,诗人抽暇去河北旅游,在邯郸写下了《冬至夜怀湘灵》一诗:“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冬,白居易从周至县尉调回长安,此时诗人尚未娶妻,屈指算来,与湘灵分别已有十五年了。长夜慢慢,赋《独眠人》二首以示怀念:“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独眠客夜夜,可怜长寂寂。就中今夜最愁人,凉月秋风满床席。”

  由于历史、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二人的爱情之花终未结果。诗人无奈,只好于元和三年(808)年初,和杨氏夫人结婚,时年三十七岁。婚后的白居易,对湘灵的满腔赤情,久久难以磨灭。元和六年(811),诗人为了母忧,退居下渭村。闲时,诗人把湘灵赠给他的铸有双盘龙的铜镜,拿出来拂拭一番,睹物思情,赋《感镜》诗一首:“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终年不开匣,红埃复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双龙犹在,人各一方。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分呢!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夏,乐天贬任江州司马,当年十月到达江州。次年,梅雨季节过后,诗人怕潮湿的天气把湘灵赠给的绣花锦履霉坏,趁天晴拿出来暴晒。诗人手把锦履,看来看去,不忍放下,因赋《感情》诗一首,抒发其对湘灵永生难忘的恋情:“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飘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诗中的“故乡”即符离;“东邻婵娟子”即湘灵。乐天与湘灵忠贞不渝的爱情跃然纸上。二十多年来,诗人一直把湘灵赠给他的双龙青铜镜和绣花锦履,当作须臾不离的宝物,细心地保存着。白、湘二人虽未结成伉俪,然而他们之间永远相思相恋的情缘,实属人间的爱情佳话。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秋,诗人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时年五十岁。尽管年老体衰,但其思念恋人湘灵之情未减。有《寄远》一诗可据为证:“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忘不得”,“去无由”,恨不能生出两只翅膀,飞到恋人身边无奈只有登上最高楼上,遥望远方的恋人。天苍苍,野茫茫,恋人实难相见,只落得一怀愁绪,满眼愁色。

  乐天的挚友王质夫,同诗人及陈鸿一起在周至县仙游寺,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时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这说明王质夫非常了解乐天与湘灵的恋爱悲剧,深知乐天是一位多情的才子,故鼓励乐天写成《长恨歌》这一千古名篇。白氏的《长恨歌》一诗之所以写得那么深情,那么动人,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诗人暗暗地倾注了他和湘灵之间的真挚情感,借题发挥,托他人以言己;加之诗人才华横溢,才使诗句更加优美,更加自然,更加情真意切。白、湘二人的情缘,正是《长恨歌》创作的极为重要的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