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书,更爱读书。因为书是阶梯,更上一层楼;书是面包,给人精神上的养料。读书如水,滋润你的心田;读书如火,点亮你的希望;读书如翅膀,帮助你遨游天宇。阅读优秀的书,可以助人圆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美的语言,我会记住它,并学会运用它。下面我就拿我读了《弟子规》以后的感受谈谈我的体会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一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叫你做事的时候,应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亲的教诲,要恭敬的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奉侍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太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亲问好。我回家之后要向父母亲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不听话。父母教训我时,还时不时的顶嘴。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在那抱怨说:“为什么不叫哥哥做,偏偏叫我做,难道我就是你们的奴婢?”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每当父母亲唤时,恭恭敬敬的回答不能蛮横无理;父母亲教训时,应认真改正,不能强词夺理!可见,读书是一种增长知识的途径,也是一种提高修养的过程。所以,现在的我,一定要把书读好!人们常说:“一日无书,百日荒芜。”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一天没有书看,做什么事都枯燥无味。
书是精神食粮,这可不是我们吃的那个饭,而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书不能给你物质上的财富,但它却能给予你精神上的安慰。展示你自身最高尚的修养;读书是一把打开心灵深处的钥匙,打开你内心最丰富的情感。多读一些好书,可帮助我们在圆梦的路上走得更快!
每天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我总是抱着一本挚爱的书,那不是小说、散文,而是《弟子规》,这本我看得最多的书。
《弟子规》是一部针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全部都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内容。
老师说过,《弟子规》可以略读,但我还是忍不住细细品读,那每个三字韵语都教育了我太多。我记得最熟的一小段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刘备训子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也是这个意思,指有些事情不能做,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无疑是给父母丢脸,那么作为孩子就有亏欠了。同时给了我深深的警醒: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自己承担没有错,但是我们更是代表自己的父母,作为人子决不能给自己父母丢脸,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更是要为自己和父母想想,脑子清醒做该做的事。
“亲爱我,孝何难。亲赠我,孝方贤。”这句是天下子女们都应该知道的,人与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都怀有与生俱来的爱;但在有些问题的家庭,父母跟儿女关系并不融洽,甚至有深刻的冲突,不管是哪种,作为孩子都应该有思想地孝顺父母,这就能展现子女的道德水平了。论父母对自己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宽容善良地对待父母。更是告诉我们孩子:要孝敬父母,哪怕你觉得父母对你不那么好,但,他们毕竟是父母,你无权选择父母!
《弟子规》是我的老师,他教育了我各种“不能”和“必须”,我看完了这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蚂蚁,我仿佛瞬间长高了一大截,肚子里的墨水更是多了不少:及时改错误、尊师孝父母、未真勿轻传、长者先幼者后……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孩子要需要懂得好多,但是这些却极其重要,因为只有做到这些才是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文明中国人,这更是我看了许多遍这本书的原因。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资料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我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此刻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我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我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厌恶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样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此刻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当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
《弟子规》,虽然它年龄远不如日月星辰,但其意义却一点也不比宇宙中的太阳逊色。读《弟子规》,真让我羞愧不已。书中字字珠玑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包含着无数的道理,让我受益终身。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当我读到这些语句时,不禁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
记得那是一个多云的日子,妈妈从北京出差回来。“叮叮叮……”楼下的门铃响了,原来是妈妈让我下去帮忙拿东西。我心想:妈妈肯定提了不少东西,五层楼的高度,再加上那么重的东西,我才不下去呢。于是我便堵上了耳朵,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儿子,儿子……”妈妈在楼下不断地叫喊着,我的心里在做着激烈的斗争,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哎呀,都烦死了,我的脑袋快要炸了。”我小声的嘟囔着。算了,一不做,二不休,不去就是不去,回头就说没听见就行了。我又继续把头埋在了胳膊下面尽量不去听楼下的叫喊声。
一会儿,妈妈提着大包小包上了楼,“当当当”的敲响了家里的大门。我赶忙去开门,“你刚刚在干什么?没听见我在楼下喊你吗?”妈妈疑惑地问我。“我,我,我刚才在写作业,没听见。”妈妈不疑有他,一边把手伸进包里,一边神秘兮兮的问我:“你猜妈妈给你带什么来了?”然后拿出了一个大塑料包,“看,妈妈给你带北京最有名的烤鸭回来了,开荤喽!”我不好意思的结果烤鸭,想起了刚才自己的作法,后悔至极,真想回到刚才,到楼下去帮妈妈一下。可是,我没有后悔药。
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睡的安心,夏天睡前帮父亲吧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把床铺暖热。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简直无地自容。妈妈,对不起,愿你能原谅我。我一定要改正。《弟子规》,你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你让我懂得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谢谢你,《弟子规》。
你是一颗永垂不朽的明珠;是你让我懂得了那么多,我要在这里对你说—谢谢你,《弟子规》。
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顺父母;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守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仔细。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
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从看到这句话后,我就彻底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妈妈很高兴,别人也夸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爸爸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啊。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爸爸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姐姐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
事后我跟姐姐讲她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上课认真听讲。
就是因为这样我的学习效率才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1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巩固今天学的知识了。《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
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国家的栋梁。
我很欣喜的经过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细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此刻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要明白,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明白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向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明白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明白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欢乐的好孩子。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好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好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时刻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因此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方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明白,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必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这本书是古代蒙学教案的一个大成,是最浅显的那一类,可以理解为识字的基础教案,算是古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结晶。
《三字经》起源于南宋,后世又不断增补,往往被推为蒙学之首。即便在今日,再不熟悉古文的人,也都知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先强调了好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开始介绍一些常识,如三纲、四时、五行、六畜、七情等,然后再讲读书需循序渐进,读完《小学》等蒙学书,再读四书,四书读熟了再读六经,然后读诸子,最后读史书。由此转而讲中国历朝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一遍,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三字经》可以说是实用性与可读性最强的一篇蒙学著作。
《百家姓》据说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将大约五百个姓按照韵律作了四字一句的编排,句子没有实际意义,此书古时只是作为识字辨姓用的,比较没意思。好在这个版本的书籍编撰者给每个姓注释了起源来历,所以有了点看头。
《千字文》这篇就相当具有传奇性了,据说南朝梁武帝为了弘扬书法,将王羲之的遗墨搜集而来,凑了一千个不同的字,让他的大臣周兴嗣编成一篇文章。按说,这基本上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任务,但周兴嗣竟然一晚上就编好了,就是如今这篇《千字文》。虽说《千字文》在全文的架构上很零散,形不成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但在这种指定用字强求排列组合的情形下,能够每七八句组成有意义的小段落,在文才上就已经可以惊为天人了。
最后是《弟子规》,这篇是清朝才出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规定了居家在外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虽然有些内容有些过时迂腐,但大多数内容放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衣贵洁,不贵华”“话说多,不如少”,还有比如“勿摇髀”(不要抖腿),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
这些蒙学教案作为千百年来中国幼童的必读物,肯定是有其价值的,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被时代淘汰之物,当今的人即便不背诵,也是该读一读,了解一下的。
弟子规,圣人训。目的是引导我们走正路,向古人先贤们学习,以儒家思想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出自《弟子规》“入则孝”篇。我理解的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做儿女的应该去尽力去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恭顺地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损伤,以免让父母忧虑心痛。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作出伤风败德、有辱家风的事情,否则会使父母感到蒙受耻辱。
孔子曾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作为子女,爱惜身体是必须做到的。只有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有资格谈孝敬,才有资格报效祖国,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看到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孝敬父母的开始。可是现在经常出现许多因压力过大、失恋或者遭遇不顺而去自残甚至以各种方式去自杀的人,像这样毁坏身体,毁坏生命的人,痛苦的不只是自己,更痛苦的是父母。这种自私、愚蠢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无疑是对父母心灵的戕害。何谈孝顺?
无论是对父母,还是长辈都要去孝敬和敬重,他们所喜欢的去满足,不喜欢的恭顺的去除,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会讨厌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坏作风。如果不断地改正完善自己,父母也会高兴,这就是孝的一种方式。可是,我们真正了解父母吗?父母喜欢的是什么呢?做什么事情能让他们高兴呢?他们担心什么呢?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去深入了解父母,一天一天地关怀与陪伴,就会看到父母的笑脸。
总而言之,“孝”首先要是自己健康,变得优秀。而当我们离开学校,到外面的世界去努力打拼时,如果觉得辛苦和委屈,请不要害怕与退缩,因为我们的身后,总有父母用双手托着我们,不让我们受伤。似乎从小时候就是这样,父母总会包容我们的幼稚,体谅我们的无力,照顾我们的弱小。所以当我们长大后,请呵护照顾他们,多一些耐心和温柔陪伴他们,就像当年他们呵护我们一样。
人身在世,短短几十载,须有规则来约束自己。《弟子规》中讲述到圣人训言:孝悌 谨言 慎行,爱众亲仁,余力学问问,对此,我颇有感触。
在我们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中,似乎给孩子灌输最多的是学问,忽略了一些生命中必要的品质。踏进大学校园,一路走来,让我懂得很好的生活。
生命中,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无论在哪里,我们不可以忘记对父母那份挚爱。他们的面容满是沧桑,曾几何时,皱纹已布满了他们的脸庞。他们在辛勤耕耘,把我们送向远方。此刻踏上异乡的土地,遥望家的方向,不觉已泪流两行。我会记得对父母的承诺,我会努力做他们希望做的事。电话里听到他们的声音,是慢慢的思念。
不经意间,我们不再是那个稚嫩少年,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隐忍,从容,泰然处之!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尊师重道,谨言慎行,勿焦勿燥。在生活中,秉承“至诚至博”的校训,诚朴,诚实,诚信,朴实无华,以诚相待,取信于人。在人生中不断追求学问和事业的境界,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与人交往,平等仁和。宽容,大度,亲近有内涵的人,让自己在融洽的氛围里成长。做一个仁爱的人,只要心中有爱,每天就会有温暖的阳光。天会晴,风会止,风和日丽中,我们心中是温暖的朝阳。
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生活中的磨砺下成长成熟,记得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学习中保持平稳的心态,生活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以自己的方式来生活,来学习,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稳定而又多彩,品味生活的甘甜,忍受生命的苦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问。在大学的生活里,不仅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还要培养与人交往,做事的能力。谨言,慎行,爱众亲仁。我相信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未来的生命里搏击风雨,纵使明天风云变幻,我心依然!当生命有了新的规划,就应该全力以赴。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自己最初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以后的日子里,谨记今天抄写《弟子规》的激情,用今天的这份赤诚面对未来每一天的生活。
因为院系举办《弟子规》演讲比赛,我接触到《弟子规》这本书,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孝”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弟子规》的真谛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孤孤单单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狗孔釉倨凭赡且彩羌摇@先艘牟皇墙鹎皇亲』龅姆孔樱且桓鲇屑胰说募摇@先宋优闫渌校先说南M皇亲优芏喽嗯闩闼牵喙匦墓匦乃牵茉谝黄鹣硎苋耸兰渥钇匠L炻字帧?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年级五班的王鹤飞,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弟子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妈妈说过,爸爸说过,老师也说过,可我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我对这句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方圆,什么才是真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弟子规》给我们规范了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想我们会是一个文明高尚的小朋友。
就说我吧,我以前学习习惯很不好,又不讲卫生,妈妈经常说我,我很不高兴。学习弟子规后,我慢慢地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妈妈也开心地笑了,夸我懂得了不少规矩。
弟子规里有一段叫有余力,则学文,这一段中有一个故事。
内容大致是: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所以知识渊博,人们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得用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得用这“三余”学习。董遇生活很贫苦,但他专心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董遇面对重重生活上的困难,他没有回头、放弃,我们并没有遇到困难,如果不专心读书学习,就辜负了爸爸、妈妈、老师,和亲人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照董遇说的那样利用“三余”学习。
没有规矩,真的不成方圆,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我们从小就应该人人守规矩,尽责任。行为上守规矩,学习上守规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规和矩画出真正的方和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xx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开学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弟子规》,这是我认识的第一本关于孔子的书籍。对于这位新“朋友”,刚开始时我可并不欣赏它。
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开始发怵,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愿的朗诵起来:“弟子规,圣人… …咦!这是什么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语。随手翻开了字典,找到了这个字。我本以为自己已经记住,可读到第二遍时,我又忘记了。“真烦人!”我大声喊起来。妈妈走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把刚才的一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亲切地说:“这是一本国学书籍,里面讲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妈妈还耐心的讲了讲里面的内容。听了妈妈的话,我又继续读了起来,读到了:“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一段时,我明白了: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我为我自己能够理解这些道理而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读懂。渐渐地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位新“朋友”了。
我发现,通过读《弟子规》不仅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还直接引导了我的行动。有一次在课间游戏中,一不小心我把梁辰语的胳膊给碰伤了,我本想给他道歉,可又觉得这样做太丢人了,不好意思说出来。回到座位上,我心里很不安,仔细想了想,突然《弟子规》里面的一句话在我的脑海中展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一想到这句话,我心里踏实了。我走到梁辰语身边,诚恳地说:“对不起,刚才是我错了,我不应该使劲儿推你,还把你的胳膊弄伤了,请你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再玩的时候我会注意的。”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更加喜爱我的好“朋友”《弟子规》了。它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更是我道德行为规范的指明灯,我要把它牢牢的记在心里。
最近(昨日)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先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所以,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那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们怎样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所以更欢乐的。
再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贴合自我的身份;说话做事要尊重别人,尤其是不应当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欢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此刻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我应做的,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样才能做呢?学知识。怎样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必须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忙,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