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准确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能鉴赏、品味诗句
3.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那种求贤若渴及奋发向上,渴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忧”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下发学案
【课 时】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龟虽寿》,请同学们齐背《龟虽寿》
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短歌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深层含义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竞读提示:注意老师和学生朗读的特点
(1)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点评
(4)教师归纳,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并以前8句为例进行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对于年近53岁,而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的诗人感到岁月不饶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诗人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因此诗是四言诗,故诵读时要把握节奏,2/2断读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其中要重读的是“当、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读的是“慨当、忧思、何以、唯有”)
(5)学生自由选读
(二)学生就自己的难点进行质疑
(三)把握内容,理解“忧”的内涵
1、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全诗主要抒发的感情
2、请概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 二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
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使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自由品读:你最喜欢诗中哪几句诗?理由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课文中注解说通“辍”,一说“掇”,解释为“拾取”《三国演义》中直接写成“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你觉得是读“掇”好还是“辍”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辍”——停止,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比喻义则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
“掇”——拾取,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拾取?”,比喻义则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个人意见: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
参考意见:“何”好
一“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无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赖的选择
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五、背诵全诗
六、课后作业
1、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中,有“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一章,其中涉及到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写的而我们的教参说《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你认同哪种说法?依据是什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一个星期后上交研究成果
2、阅读《求贤令》及《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并结合《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附:1、《求贤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
①选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开国③曷尝:哪有曷,何④闾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闾”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层的人去寻求他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绰为赵:孟公绰,鲁国大夫,廉士做晋国世卿赵、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没有能力去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⑦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齐桓即齐桓公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齐桓公怎么能称霸当世⑧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服被褐怀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钓于渭滨:相传姜子牙80岁时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为武王起兵伐纣,完成了兴国大业⑨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盗嫂受金,指的是陈平被魏无知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当谋臣,有人攻击他,说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但刘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⑩仄陋:狭隘、卑贱,指身份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
【今译】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2、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
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理念的文化思维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才标准,选拔人才一扫“名节、门第、资历”的旧框框,不是名门大族,即使窃金、盗嫂之徒都可以用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将这一主张无条件地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选拔了许多出色的文臣武将,成就了一番大业,留下了千古佳话
曹操的一位高级谋士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曹操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跟随曹操,死而后已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如此等等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地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得兴起,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