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中的修辞艺术
导语:诗人顾城的一些诗歌,其中涉及到了拟人、比喻、排比、反衬、夸张等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赏评:这首小诗只有两句,却用拟人手法极为传神地刻画出杨树的外表形象,并传达出深刻的寓意。杨树折断树枝,便会在树干的折断处留下一个疤结,在诗人的想象中,折断的树枝变成了臂膀,疤结变成了眼睛。失去总会带来收获,经历痛苦的磨难,便会更深刻地认识人生。在相关主题的作文中,如果能够化用这首小诗,或引为题记,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无名的小花(节选)
野花,/星星,点点,/像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
赏评:路边的小花总会惹人怜爱,总会激发人们无尽的联想,你想到了什么呢?诗人在此将野花比喻为纽扣,可谓贴切新奇。一方面,野花与纽扣形状相似;另一方面,纽扣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每天都会触摸到的东西,可见,在诗人的眼中野花是多么的亲近。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是将自己的诗歌比喻为“无名的小花”,虽甘于寂寞,独自生长,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爱自是情理之中的,“纽扣”的比喻正表达出了这种珍爱。
小说(Ⅹ)
地球是一滴蓝色的水/中间住着微弱的火焰
赏评:人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它在瞬间驰骋千年,又在转眼间从微尘一粒跨越到整个宇宙。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魅力就源自于这种想象力,它给人带来新鲜、独特而丰富的感受。地球表面70%被水所覆盖,而地壳下则是一层高温岩浆,这样一种物理表述并不会带来美感,同样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想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地球成了包容着微弱火焰的一滴蓝色的水。水火在此相容,偌大的世界变得如此精致可爱,诗人对我们生存家园的热爱表达得趣味盎然。
给安徒生(节选)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赏评:姑且不论整首诗在讲什么,“那一切”是指什么,就节选的这一段来看,诗人对“种子”的感悟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种子可以是希望,只有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砺,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种子可以是某种纯净的情感,当它穿过人世的喧嚣和躁动,终有一天会回归自己。同样,这段诗也值得记诵下来,无论作文还是做人,对我们都是有益的。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节选)
你推动木刨,/像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
刨花像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木纹像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赏评:这两小节诗,将诗歌创作的过程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出来,其中运用了多重比喻。我们依次来看,诗人将用木刨刨木头比喻为独木舟在海上漂流,刨花比喻为浪花,联想十分生动巧妙,同时,“独木舟”这个意象也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木纹实际上就是年轮,它与岁月紧密相关,而将诗行比喻为木纹,则体现出诗歌来自于诗人深沉而敏锐的生活感受;将诗歌创作整体上比喻为刨木头,还有更深层的意蕴,诗人用语言接近这个世界,木匠则用双手以及木刨接近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贴近世界并进行创造的“艺人”。
有时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巨大的鸟巢/松疏的北方枝条/把我环绕/使我看见太阳/把爱装满我的篮子/使我喜爱阳光和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像小鸟那样/相互做梦/四下是蓝空气/秋天/黄叶飘飘
赏评:民族、祖国,是诗人们经常涉及的话题,这不同于一般而言的爱国主义。当超出个人化的情绪感受,诗人便从自身出发,上溯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或置身于更广阔的生存领域,以此为自己的生命找到皈依和家园。同样,诗人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也绝不同于口号式的宣言。在诗人眼中,祖国是鸟巢,而自己就是巢中的小鸟。这是天高气爽的季节,天空是蓝的,树叶是黄的,阳光照进鸟巢,小鸟偎依在一起睡觉。多么美妙而幸福的场景,这种幸福正是有所皈依的幸福。
我总觉得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四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四方
赏评: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三个小节分别都是一个比喻,将星星比作一串绿葡萄,将人类比作一碟小彩豆,将心灵比作一窝野蜜蜂,几个喻体可谓生动而别致;三个小节结构上完全一致,产生一种工整和韵律之美,同时由星星到人类再到心灵,由物及人,由外及内,由可见的及不可见的,层层递进,不断加强读者的感受。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隔阂,诗人心存感叹,而对心灵相互间沟通与慰藉的渴望更是溢于言表。
感觉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赏评:这首诗极具画面感,通过对色彩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一节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套用同样的句式写到天、路、楼和雨,充分地渲染出一个灰色的世界;第二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前一节铺垫的基础上,“鲜红”和“淡绿”显得格外醒目。当然,这首诗可以引起更多的理解,比如人们在逆境绝望中突然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时的感受,正像看到一片灰色中的鲜红、淡绿那样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没有谁告诉他们/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
赏评:这首诗前后两节各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悟。“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既是诗题,也用来引起每一小节,起到了烘托反衬的效果,世界的宽大明亮,更显出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一个人无论去感受、思考还是行动,都脱离不了自我,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在世界上走来走去,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依然是围着自我在转,似乎永远无法真正地走出孤独的自我,抵达别的心灵。而正如黑夜总会降临一样,人也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或幸福或痛苦,或富贵或贫穷,唯有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逃避而不得不接受的可能性。整首诗流露出宿命般的悲凉与伤感,读之令人动容。
蚯蚓
当你失明时/你彻悟了/彻悟了那未知的一切/于是,在一页页土层中/开始写你的著作
这是属于黑暗的文字/字体古怪而流畅/是盲文/只有根须那敏感的指尖/才能阅读
人,自负地翻动大地/给它装上各种硬皮/水泥的、砖的、柏油的……/毁坏了你的书/还印上自己的名字
但草仍在空隙间阅读着/树也在读/所有绿色的生命/都是你的读者/在没有风时他们决不交谈
我是属于人类的/因而无法懂得/但我相信/里边一定有许多诗句/看那小花的表情
赏评: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首童话诗。在诗人的笔下,蚯蚓是一位彻悟了的诗人,他在土壤中写作,而土壤中一条条掘出的的孔道就是他的作品。草木是他的读者,用敏感的根须来阅读这些作品,他们自是领悟了其中的美妙,小花喜悦地在风中摇曳。相反,那些自负的不懂诗的“人”,则完全无视这一切,甚至破坏了蚯蚓的作品。整首诗给人诸多启示,比如诗歌是“在黑暗中”的,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比如诗歌创作要融入自然深切地去感受等等。
史诗
娃子们在街上大叫大喊/投出自己的矛,射出自己的箭
他们在煤堆上,建立了王国/他们在阴影里造船/他们在好几个地方打败了红巨人/和绿宝石苏丹/他们打穿了一个桶,追上了一只猫/活捉了一个没有嘴的瓦罐/他们建立了烈士陵园
他们胜利了,就发表宣言/每个人都当上尉/请全世界喝自来水,喝醉/让上帝交钱
最后,姨妈总会出现/拉着他们的耳朵/顺便收些衣服,顺便/把他们丢到感冒药和乘法中间
赏评:这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诗,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儿童们自由自在、欢乐的游戏,表达出对童真、童趣的珍爱之情。诗题便极为夸张,儿童们在玩打仗游戏,诗人却冠以“史诗”加以记录,让人心中倍觉震撼。全诗4个小节,线索十分清晰。首节整体描述,次节细写游戏过程,第3节交代游戏结果,末节戏剧性突转。读到最后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心中涌起阵阵感动。这正是我们的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