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教学案设计

王明刚

《化石吟》的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

  ②理清结构,展 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内容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 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

  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学生发言,明确:诗歌在结构上 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自主探究

  1.学生齐读3—6节,找出 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

  问题组例举: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怎样 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2.写作方法探 究:

  ⑴第一、二节连续用了六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地问句表现出作者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作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⑵诗中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像与联想的阀门。)

  ⑶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最

  后一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⑷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3.学 生再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学们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2.根据你所知道的或能设计出的科学技术,谈谈让灭绝的物种重生的方法。

  3.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五、 布置作业

  1、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2、熟读课文。

  附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