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谈新作《老生》

阿林

贾平凹谈新作《老生》

  著名作家贾平凹,前日携最新长篇小说《老生》现身北京大学,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是他的第15部长篇小说。贾平凹坦言,自己无奈写作的方式让受众有限,但他也强调,一个作家写东西,不一定是给所有人写的,不可能达到大家都满意、看到都喜欢。

  手稿写完锁在抽屉里大半年

  贾平凹说,《老生》是2013年下半年完成的,过去了大半年了,还是把它锁在抽屉里,没有拿去出版,也没有让任何人读过。“2014年的公历3月21日,也是古历的二月二十一,是我的又一个生日,我以《老生》作我的寿礼。”贾平凹将这个故事拿出来,与读者见面。

  谈到《老生》的创作体会,62岁的贾平凹形容自己现在老了,人老多回忆往事:“到了六十岁后身就沉了,爬山爬到一半,看见路边的石壁上写有‘歇着’,一屁股坐下来就歇,歇着了当然要抽根纸烟。女儿一直是反对我抽烟的,说:你怎么越老抽烟越勤了呢?”他说自己抽了四十年的烟,“加起来可能是烧了个麦草垛”,而这部《老生》就是这么多年的烟熏出来的。

  与他以往的创作相比,不少评论家都形容这本书像是“一个老人家在不急不慢地一边抽着烟,一边对读者讲当年的故事”。

  之所以将新作起名《老生》,贾平凹称,“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活得太长了,或是仅仅借用了戏曲中的一个角色,或是赞美,或是诅咒。老而不死则为贼,这是说时光讨厌某个人长久地占据在这个世界,另一方面,老生常谈,这又说的是人老了就不要去妄言诳语吧。”

  能想的能讲的都写在了书里

  贾平凹在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一直是在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与突破,在《老生》一书中,贾平凹则开始尝试一种民间写史的方式。对于书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与人物事件的考证与真实性,贾平凹曾表示,他“看过一些资料,也在民间走访过,加上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有些当然是戏说,有些则有鼻子有眼,总之都引人入胜。”

  《老生》以一位几近永生不死的.唱丧歌的唱师为主线人物,从他的回忆来观看中国百年的朝代变迁与人事变革。如果贾平凹仅仅写自己故乡村子的故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但他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内涵。贾平凹说,一百年来,他所知道的、听到的、参与的,是四个时期,“也就是中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四个社会转型期,现在叫社会大转型,这四个时期就是转型期。事情都是二三十年经历一个大转折,四辈人就是一百二三十年。”

  贾平凹分析自己的全部作品,称:“有许许多多的事一闭眼就想起,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想,有许许多多的事常在讲,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讲。能想的能讲的已差不多都写在了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这也便是贾平凹写《老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