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马振华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篇一: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屏显)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同学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生齐读)

  喜欢一个人怎么会是这样,前一秒钟你恨不得撕碎了他,下一秒却蹲在地上边哭边捡,不知道该怎么拼起来。 ——八月长安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说明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师:你们学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是记叙事情经过;第二段是最后一句,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

  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篇二: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这一天,有可能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拐点,也可能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点,还可能是一个跌入低谷的冰点,当然,最好不要是人生旅途的污点。我们一起来画出今天,在时空坐标系上的位置。今天是公元2012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九,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地点,岳阳县八中,一个只有在岳阳县城关镇的地图上才可以找到的地方;但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学习,也许,今天会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个重点。沿着坐标系的时间轴上溯,我们来到了921年前的一天,也就是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地点是承天寺,在这一普通的时间和这一普通地点的交点上,站着一个不普通的人——苏轼。

  投影:苏轼小像。

  师: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因为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睡不着的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夜游了承天寺,并且写下了84个字的日记《记承天寺夜游》,所以这个这个普通的夜晚,和那轮永恒的明月一起,凝成一个焦点,在中国文化史的天空,熠熠闪光!

  师:说到苏轼,我想用两个最字短语来形容,他是中国文人里边,最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文人里边,最倒霉的一个人。

  师:先说他的才华,请看大屏幕。

  投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指名学生读,中间穿插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饮湖上初晴雨后》。学生读毕,出示——

  投影: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师:请你们通过朗读,体现出你们从刚才的资料介绍里得到的关于苏轼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