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含义
《金刚经》上是佛示现给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的,每一个人生活,跟《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没有两样,都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下面是《金刚经》的含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本经之名,一般称为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含义很多。现解读如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到达彼岸的方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得无上正等正觉之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得见如来指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宝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成就圆满六般若波罗蜜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金刚般若观照,刹那相应,一念得成诸佛圣道。
金刚般若观照是实修无上菩提的法本。
金刚般若观照是入佛一切智智的秘笈。
金刚般若观照是降伏其心的护念。
金刚般若观照是疾得无上大菩提的永恒付嘱。
“经”,譬喻道路与方法。
“波罗蜜经”,是到达涅槃之路。
“般若波罗蜜经”,是中道智慧究竟解脱法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摧伏十方魔障的无上法宝。
金刚,喻为大菩提之烈火焚燃烦恼之干草。
金刚,喻为大智慧之沸汤化度愚痴之冰霜。
金刚,喻为大光明之觉照,摧伏分别心中一切无明痴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出生一切诸佛及诸佛成就之法。一切般若观照行者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护,因而不被一切诸魔所破坏,不被一切障碍所留难,不被一切诸境相所迷惑,不被一切禅定三昧所乐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名非相非言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到达非不到达,非此岸非彼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一切法非得非失,非生非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一切果非成就非不成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成就佛道非刹那非三大阿僧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修非证,非出非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其心不降伏而自然降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实无一法可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亦非诸有为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非涅槃非不涅槃,非解脱非不解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诸魔障亦无摧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喻烈火并非焚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喻为沸汤,并无滚烫而是清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谓光明却并非日月。
是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什么如此不可思议?是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法身舍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不可思议,是佛法身舍利宝光的不可思议,是佛于般若观照者随处护念的不可思议,是佛永恒付嘱的不可思议。
以金刚心行于《般若波罗蜜经》,是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喻发菩提心者,其心淳淑,其意坚固,其心犹如金刚。
菩萨发心有十事行为若金刚,其十如下:
1.为行菩提,游于无量生死之难不生悔恨,心如金刚;
2.一切所有施无所,心如金刚;
3.常以平等心于众生,心如金刚;
4.我皆当度一切众生,以佛灭度而灭度之,心如金刚;
5.灭度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心若金刚;
6.分别晓了一切诸法,心若金刚;
7.于一切佛法常加精进无所遗漏,心若金刚;
8.其慧普入十方靡所不达,心若金刚;
9.具足一切智智入一门,心若金刚;
10.诸所爱重无有增减,不以贪惜断诸所著,心若金刚。
菩萨以此十种金刚心行《般若波罗蜜经》,行无上菩提之路。无上菩提之行,即是金刚般若观照之行。金刚般若观照之行即是诸佛如来所行。诸佛如来所有无上菩提之行,即是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故佛说须菩提,以是名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汝当奉持。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是佛法大城。
拓展阅读:《金刚经》主要内容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金刚经》读书心得
这是蔡志忠解读《金刚经》的一本书,通俗易懂,读完,不敢说大彻大悟,确实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开篇就很吸引人:“能制心于一处,必能置身于一处”。
“年轻时,我曾经坐在椅子上五十八个钟头,独立完成一个四分钟动画电视节目片头。
曾经四十二天没打开门,关在屋子里完成一件很花时间的工作。
在东京四年,完成漫画中国诸子百家系列。
闭关十年又四十天,研究物理数学。”
什么是禅?什么是空?什么是开悟?《金刚经》里到底在说什么?
《金刚经》为何至上?
到底有什么魔力?
《金刚经》文中一再反复说:“假如善男信女们将《金刚经》中的.四句话为别人解说,他所获得的福德远胜于恒河沙粒数的三千大千世界财宝来布施的福德。”
没读《金刚经》之前,我所理解的佛学思想应该是,“现世忍耐,来世享福”。就是说,在现世你要甘于寂寞,忍耐贫困,清贫寡欲,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要让出来。
这些似乎都是从某些历史剧或者浅薄的书籍中得出的认识吧,现在才发现这是多么可笑的看法啊,不读经典,道听途说,往往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佛陀说:“生命的实像,只在眼前!”
我们无法将一只脚留在过去,
我们无法将一只脚踏入未来。
我们只能掌握此时当下的现前。
开悟的禅者永远真实地活在当下现前。
《金刚经》说:“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论一生有多长,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兑现未来。我们只能融入此时、此地、此刻、当下、瞬间!
生命不存在过去,不存在未来,生命只存在于现下!当下才是生命的真相!
佛陀说:“面对情境时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正确的用心之法。生命是由一片片当下的时间切片所构成的,没有哪一片不是自己。所以不能用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评估此时、此地、此刻的好坏顺逆。”
开悟者觉悟出当下才是生命的实相,由于时空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没有任何当下不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刹那当下相加,才是人的整个一生。
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流转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永恒变化”。
关于情境,我很欣赏这段禅诗:
未悟之前
砍柴挑水,
百般无奈。
开悟之后
砍柴挑水,
清心自在。
一切真理就在眼前
云在青天,
水在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