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感慨良多。
卞毓方先生在其所作的季羡林传记《天意从来高难问》中,对《清华园日记》评价颇高,称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季羡林著作。这本季羡林大学的日记以一字不删一字不改的方式,与七十多年后的读者见面,让我们能够看到大师青年时代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实在是我辈之大幸。通过大师的日记,也可以让我们领略七十年前中国的真实状况,实在也是大师对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
看《清华园日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季羡林,对书“馋涎欲滴”,“仿佛生了极大的爱情”,曾经一学期“买书费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二强”,看其所买之书,大多是世界名著之外文原版,诸如歌德全集之类,不一而足。爱书如命,学识如何不渊博?季羡林又是一个学习异常刻苦的青年,其所学之课程,从古典到现在,从英文、德文到法文,甚至还曾尝试学习俄文,早晨不是温习法文就是练习德文,不断提醒自己“德文非加油不可,法文非加油不可,英文非加油不可”,从其《留德十年》中我们知道他的德文是四年全优。尽管他对他大学的课程不是很满意,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因为这种横跨多种语言的学习生活,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比,我们大多数人可能真是望尘不及。
当然,如果从《清华园日记》中只能看到大师年轻时除了刻苦学习还是刻苦学习就太没意思了。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与现在的年轻人有许许多多的共同之处。比如,酷爱看体育比赛,有球必看,并多次写到“看女子篮球就是看大腿”,还嫌“附中女同学腿倍儿黑”,大师那时也不时“刷课”,讨厌考试,对经常考试的老师深恶痛绝,大师写道:“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也写下过“多日几个女人”这样不太“崇高”的理想,这无疑给我们这些普通人以很大的心理安慰,证明这是正常人不可避免会有的思想,并不是靠“道德楷模”可以“净化”的了的。
其实,《清华园日记》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七十年的变迁,中国的面貌已经彻底改变了,但许多东西又似乎永在流传。比如,大师当年的感慨: “终日在考里过生活,为考而念书呢?为念书而考呢?我自己也解答不了。”似乎现在也没人真正解答得了这个问题吧!
从季大师的日记中我们知道,七十年前,北京就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春天极为短暂,大师对大风的记载非常多,用过诸如“飞沙走石”之类的词,从这一点看,北京近几年的变化是可喜的。
季大师的《清华园日记》中还有很多传神的描写,非常之妙。引述几段:
──今天听…说,颐和园淹死了一个燕大的学生,他俩本在昆明湖游泳,但给水草绊住了脚,于是着了慌,满嘴里大喊“help!”中国普通人哪懂英文,以为他们说着鬼子话玩,岂知就真的淹死了。燕大劣根性,叫你说英文。
──北平文艺界知名人士差不多全到了, 有的像理发匠,有的像流氓, 有的像政客,有的像罪囚,有的东招西呼,认识人,有的仰面朝天,一个也不理,三三两两一小组,热烈地谈着话。
──在考前,我就预言,一定考……因为我的笔记就只缺这一次,按去年的事实,只要我缺,他准考。这次果然又考了。急了一头汗。幸而注册部职员监场,大看别人笔记……
──西洋文学系外籍教师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不管是哪一国人,上课都讲英文;第二,他们都是男不娶,女不嫁;第三,除了…那一部书外,都没有任何著作。
读完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对季羡林的大学生活有了基本了解。1928年的时候,北大的录取率是清华的两倍,他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在这里,他接触了英语、法语、德语,他在大学比较勤奋,每日预习、背单词、准备考试,和我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大的差别。
每天早晨起来,他都会先读法语,跟一般的外语系学生没区别,就是要背单词,学语法,还要背动词不规则变化变,而且他也要为生活中的钱担忧。季羡林的阅读积淀也是从大学开始的,他也是从一本本书读过来的,看到他曾经订了一些名著,也会翻译小说,还会投稿,看到稿子没上,还会在日记里爆粗口。他每天都会读一些德语,也要不停地读书考试,压力很大,他每天的日记还挺简单,就是今天读了什么书,上了什么课,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书,投稿,翻译,一起和同学游玩,顺便吐槽一下老师,或者表达对某个老师的赞美。
想想季羡林还是一个刻苦的阅读者,每天读书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比如今天读100页某本书,读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00页,或者准备考试,他一般都在买书、看书、听课、写文章、翻译文章中度过。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还有家人生病,让他的思绪很沉重,害怕北平打仗,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打仗,而不是在读书,他瞧不起自己的不勇敢,在动荡的年代,他很难静下心学习。曾经他觉得很无聊的.看书学习的日子,在战乱时成为他最想过的日子。战争让他思想很紧张和失落,战争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那个时候时局很紧张,他也不免感到迷茫。
他立志大四要选德语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立志去德国读书。也许读书的日子真的很单调,却不无聊,每次能够在睡觉前看书,他会倍感幸福。他有睡前读书的习惯。每次买到他想要的书,他会如获至宝,他也算一个书迷。喜欢买书。虽然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买书是让他幸福的一件事就是买到很难买的版本,他会特别开心。
他每天的读书的书目,以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为主,他也自己写书评,投稿,后来他立志在写作方面有所建树,这样他就能在文坛积累名气,以便找机会去德国留学。可能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宽裕,加上生老病死,他对家庭忧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