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作品阅读赏析与训练
一、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省临清市人。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又是中国语言学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言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曾是“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二、作品风格简介
季羡林先生作品的风格,概而言之就是“三实”,朴实、平实、真实!是“我以我手写吾心”的本色写作,文字浅近,感情诚挚。文字平淡如水,感悟却醇厚如酒,质胜于文。在平白朴素之中,有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对造化的感恩,博爱慈悲一往情深。随笔散文《不完满才是人生》透出对悲苦的感悟,游记散文《游天池》即是对造化的感恩。
三、阅读及训练
(一)阅读1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
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
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简析】
什么是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先生谈人生,深入浅出中显现出真知灼见,饱含着朴素和真诚。慢慢读来,恰似在品味一壶幽幽的茗茶,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
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都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明乎此,你就不会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会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生匆匆,光阴荏苒,与其在不快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不如从伤害自己的境遇中解脱出来,把握好分分秒秒。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