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老舍读后感五篇

孙小飞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5篇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1

  一直以来,我对这类内容的文章都很感兴趣,也许因为虽然读了很多年的书,但是却是很不会读书吧。这篇文章比较好理解,语言朴实,结构简单清晰,例子鲜活,让我读完以后一冲动就写了这一番胡言。

  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介绍如何读书,大致分了三部分说明。其一,写笔记。好处在哪?有助于记忆和思考,还能提高兴趣。记忆就不必细说了,至于思考多说几句。把随时遇到想到的问题记在纸上,能更加明确问题所在,再用笔做答自然再次促进你的记忆和思考了。那么如何做笔记,都记些什么呢?回答是我自己想的,阅读遇到问题时,随处做个简单的标记,然后带着问题往下读,也许在还没读完的时候答案已经有了,并且这样不会打扰你的正常阅读思路。至于内容,包括看文章时候遇到的问题和由阅读带来的联想及一些好的词句都可以,可以总结为你之前不懂,现在接触到的事物,在具体的就全凭个人喜好了。

  其二,读作品之余多看看作者的传记,他人对他和他作品的评论,这样的效果是全面客观的理解作品,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阅读,当然没说不可以那么读书。介绍这个方法的时候,作者用自己阅读狄更斯的作品举例,他之前非常喜欢狄更斯,凭借自己喜好错把“瑕疵”当优点,后来书读得多了认识到自己错了,这时反倒可以有血有肉的认识大家,客观的分析欣赏他们的作品,显然这是更高的层次。

  其三,组织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读书小组,你读作品,我读传记,他读评论,然后互相交流,节省时间,效果也不错。结合实际,我们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以上就是老人家的读书方法,但已经被我搞得乱七八糟了。不过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阅读、思考更多地吸收养分来壮大自己,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外星异型通过他的触角吸收人的精华,剩下一幅毫无用处的骨架。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2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有许多读过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忘掉,当然说不上什么心得与收获,浪费了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作专家。有了这点兴趣,用不着说,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便自作主张。不是的。这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会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3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谈读书》,从中收益非浅。感觉里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其说的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使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和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减少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但是读书又不能费时太多,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不易太盛,太盛则矫。因此我们要善于挑选,只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还可以补先天的不足,而经验又能补读书的不足,盖天下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任何事的,都是经过慢慢积累,以补先天的不足之处。而积累的经验多了又能补读书时所不能学到的东西。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句话说,有只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而且不可尽信书中所言,也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该仔细推敲思考。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盖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皆因以上所叙之诸多好处,我强力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4

  读书,我个人认为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看书,看一本或一篇从未看过,也可以是重新看的书,第二,学习,上学校,多用于现代社会中,孩子出门前,都说一句:“我读书去了!”

  不想读书不爱读书的人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读书(指课外书),80%的孩子都会回答没时间,我想换成是我,也会那么说的。其实,生活中,空闲的时间是很多的,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在书桌前发呆的时候,玩疯了需要平静一会的时候,一个人闲着无聊的时候,……那些细小的时间,要靠你去拾掇。有一个作家说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页书的时间总是有的,慢慢积累起来,将是一个很惊人的数目。“读书”也就是“学习”,那“学习”又得分开说:“学”是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学了,才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习”便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了,转而又忘了,那等于白学,白学又不如不学,所以温习不可少。学习后还得“思”,“思”便是思索学过的知识,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学来也无用。读书必是自愿,只有自愿做的事情才更快乐,更有效果。别人逼你,你本身不愿意,只怀着满肚子的气读书,脑里便不能“思”了。比如说我吧,一本《家》,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办法?但同样厚薄的儿童小说,仅一小时,便半本“下肚”。那时我还想:人生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在我眼里,暂时没有。

  我想,看书是需要耐心的,名着的确不同于其他小说,慢慢琢磨,才其乐无穷。

  既然我早已读过这篇文章,还写了,就不能光说不做。走,看书去啦!

谈读书老舍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谈读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这篇文章真可谓是“精品”。

  文章主要讲作者之前错误的读书加上他不认真读书而浪费时间。但是,自从他改变了读书方法后,读书效率明显增多了。读到这里我就开心了。因为老舍先生总算是会正确读书了。并且还教给我许多读书方法供我们去读。比如:他让我们进行分类读,一人读《红楼梦》,一人读《曹雪芹传》,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献宝取经。我(ˇˇ) 想~这该是个不错的方法,何妨试试呢。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老舍先生的这种读书方法而感到兴趣。老舍的读书方法可真多,果然把他以前所浪费的时间都要回来了。可以看出他很珍惜时间,我今后也要做一个爱珍惜时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