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刘莉莉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下面为大家分享唐代诗人李白,一起来看看吧!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节选)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

  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

  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古风四十五》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延伸阅读:李白作品的精神境界

  李白,中国唐朝大诗人,有“诗仙”酒仙”的美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就如杜甫所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十岁的李白只身出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登上政治的舞台,去实现自己开疆拓土,兼济天下的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可谓是名满天下,这段时间李白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以及《夜宿山寺》等大量优秀的诗篇。在这些诗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庐山瀑布以雄奇的气势,“紫烟”“飞流”“银河”挂在山前的大河“前川”这样的磅礴气势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一种境界,一种宏大宽阔的境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间”这样的词句使得读者的认识感受一下子具体化了,把作者内心的那种知音,那种真切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注定是不会寂寞的,终于在天宝初年,他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可是 对于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诗人来说,让他成为宫廷玩乐的“御用文人”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所以李白注定不可能适应那样的一个环境,于是他“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 是酒中仙”。他的狂放不羁,他的嫉恶如仇使得他终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浪迹南北,思想极度烦闷。

  52岁的诗人 经历了长期的漂泊生活,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对于当时的'社会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独坐敬亭山》就是这段时间完成的一首。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