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十五篇)

秦风学

李白的故事(15篇)

李白的故事1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李白的故事2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 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 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yá)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 联:“酉(yǒu)加卒(zú)是醉(zuì),目加垂(chuí)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zhěn)上偎(wēi),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cháofěnɡ)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xiū) 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fú)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 黄尚(shànɡ)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的故事3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诗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李白的故事4

  今天上古诗课的时候,老师教了一首李白的诗,读着读着,我就来到了唐朝,看见了中年时期的李白。他长发飘逸,一身布衣,高高的个子。

  那时我有三十多岁,个子和李白差不多高。在这个年代里,李白领着我走了许多地方,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名山大川。刚出来时,我和李白来到了峨眉山,我就在那里看那些看不够的风景,可是李白看着看着就作了一首诗,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当时我觉得很怪,看着峨眉山,李白就想到了三峡,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又过了四个月,我和李白来到了武当山。到了武当山我的收获很大,李白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从此,我和李白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们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住在客栈里。住到客栈里的第二年,八月十五到了,我看出来李白很想家,于是我就出去买回来两坛子酒,让他多喝些酒,安慰他别想家。可是谁知道李白他借酒浇愁愁更愁,更想家了,喝着喝着就诗兴大发,吟起诗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哈哈,真没想到啊,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有我的功劳啊。此后,我和李白的感情更深了。

  李白的性格很开朗,也很平易近人,他平时总和我开玩笑。但是有时心事也很重,每当这时,就跟我谈他小时候在家乡的那些事,他的家乡情很深啊,有时李白都流泪了。他对我很信任,就像对待亲弟弟一样亲热。

  想着想着,老师来到我面前,惊飞了我的白日梦。我多么想见到李白,跟他走一回呀!

李白的故事5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因此他选取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李白游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谐的乡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简陋。李白在村庄里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自己以前很少见到的朋友竟然在那里,李白上前与他交谈。

  原来,那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那里来避难的,他们在那里住下来繁衍后代,那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那里的人就将边上几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里来掩护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请下到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谈一下。李白喝过酒,尝过菜,顿时呆住了,这但是人间美味呀,这种小吃和酒几乎只能在皇宫里见得到,在那里,茶馆里就有。他们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买,这地方的钱与唐朝的不一样,那位朋友给他买了一支笔和纸,李白把纸平放在一户人家的台阶上,挥笔写到:在无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间美味,此地乃有朴实之民,吾爱此地之也。众人都围过来看。李白就之后写诗,李白在那里写过不少的诗呢。全城上下都知道这位来自于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话外面的人会惦记着他的。

  李白出了小洞撑船到了岸边回家了,可他的心还是在世外桃源中。

李白的故事6

  相传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在一间酒楼里与贺老前辈相遇了。李白先是拿出自己写的《乌栖曲》 给贺老看,贺老看罢,赞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李白心里想,这篇都能“泣鬼神”,俺其他的作品还不让玉皇大帝哭成泪人儿啊?于是从诗袋里取出了自己最得意的《蜀道难》。贺知章读罢,激动得无以言述,长叹道:“凡人哪里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呢?小李啊,你肯定是天上的文曲星遇谪下凡!”于是他把李白唤作“谪仙人”,并且郑重声明:这顿饭我老贺请了。可是贺老一掏腰包,发现没带银子,只得解下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大醉而归。

  您看,贺老是朝廷三品命官,在一间小酒馆里吃饭,就是吃霸王餐都算是给老板天大的面子呀。可是贺老要“进取于善道”——隆重推介诗坛新人,而且又不想以官欺民,所以才把御赐的金龟拿来换酒。御赐的金龟当然重要,一般人舍得命也舍不得它,可是贺老却将它拿出来换酒,这才能真正见出诗坛老前辈对后学的无比关怀。

李白的故事7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

李白的故事8

  这是一本由一系列李白的小故事串成的小书。

  李白小时候很淘气不好读书。一天他在河边看见一位要把铁杵磨成针的老奶奶,李白很不解,就问老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奶奶只说了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让李白受益终身。从此,李白用功学习,当小伙伴去玩耍时他在奋笔疾书。

  《道观求学》,李白为了专心读书,甚至还搬到了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李白与明月》,李白傍着月亮读书习武,直至鸡鸣拂晓。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诗人。坚持就是他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坚持,我自己也是有亲身体验的。记得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跳绳,可我总跳不好。但老师没有批评我,反而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只要你天天练、坚持练、努力练,总会练好的。这句话也让我受益终身。从那一天起,我做任何事想放弃时,总会想起体育老师说的那句话,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慢慢地,我跳绳越来越好。从笨拙的一分钟五十下,到流畅的一分钟一百多下,我流下了无数的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运动会上,我获得了一年级男子组冠军。这再一次证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坚持和百分之一的天才”,这是那些伟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个想要成为不平庸的孩子的座右铭。

  铁杵磨成针,李白一生的坚持,也将成为我一生的坚持。

李白的故事9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平平。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窝里斗,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李白的故事10

  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续诗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李白泪别汪伦的故事

  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

  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

  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

  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

  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李白的故事11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诗里,祖国山河多么壮美呀!他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李白的故事12

  李白的成长故事唐朝的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家具广告语

  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但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但是,您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李白的故事13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句,最近我读了李白的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

  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李白的故事14

  李白曾因醉酒误事,这不,又因醉酒泄漏国家机密,被皇帝赶出了首都长安,历史故事网带你了解下具体过程吧。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虽然玄宗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李白为什么被逐出长安?

  有证据表明,李白进入宫廷之后,的确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的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天宝二年(743年)初春,宫中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

  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气就写了三首诗,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三首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唐书》本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例如高力士。

  一般权贵排斥李白的说法,不太可信。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政者的利益。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政的。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

  玄宗为什么要将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长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他的事。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为不满。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

  《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他常常醉酒,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从李白醉酒的故事,深刻的学习到了醉酒误事的道理,因醉酒被赶出来还好,如果丢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所以说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李白的故事15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后人称作“诗仙”。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还经常逃课,学习也不用功。有一天,李白又出来逃课了。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

  李白很好奇,便走过去看。李白上前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正在用这根铁棒磨一根又细又长的绣花针呢!”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会磨成一根细长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李白听了这句话后非常后悔,也很受启发,于是便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许多优美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李白,还有一件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李白来到了黄鹤楼,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便登上了黄鹤楼。

  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风景如画,刚想吟诗,突然他看见崔颢已经在上面题了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到这首诗,李白惊讶的写不出诗来,只好写了一首打油诗“三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踏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于是惆怅而去。

  尽管在黄鹤楼下留下了遗憾,但李白仍不愧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流传千古,至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