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想童年——读《白雪少年》有感
这是林清玄的散文中较短的一篇,但我读了,心里却有那么一种莫名的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都有着纪念自己童年的“工具”,而作者的回忆竟包含在那一张小小的糖纸里。当作者从废弃的的书中找出它时,竟感受到一种温暖。这种泡泡糖现在已经没有了,在作者的童年时期很流行,但也很贵,为了享受嚼泡泡糖的喜悦,常常是咬紧牙根才买来一块,是嚼了又嚼,怎么也舍不得丢掉。因为缺钱,作者常常为了两毛钱而在地上打滚,一边打滚一边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搞烦了,拿到钱就直奔街上买糖。想到这儿,作者竟坐下来,慢慢品味当时的任性,心中少不了感动……
我年纪并不大,所有还未完全离去的童年留给我的印象还很深,不过还没到为一张小小的泡泡糖纸而感到感动。也许是因为年长了,或许是真的给他带来过欢乐与幸福,不然他是不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吧?就像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也是建立在玩具王国上的,我也有火红绚丽的悠悠球,我也有风驰电掣的四驱车,我也有雄霸天下的变形金刚……像这样的小玩意儿更是不计其数,却终没有一个在我心中留下太多印象,因为他们只被我玩了两天就坏了,不是质量不好,也不是我心太狠,只是玩了两天,劲头就过了,自然也就无记忆了。
读了这篇散文,我在想,是否我也应该从现在起压缩我的童年进一样东西,让我以后能一看见它就有记忆呢?可我的哪样东西能会聚我童年的这些特点?作者因为时代的问题,所以一个小小的糖纸便可概括其所有,因为名字叫白雪公主泡泡糖,所以作者便也将自己的过去比作像雪一样纯朴的白雪少年。而现在,过了一天,另一天可能就会出现新潮的东西,自己的思想就在这一万件东西上毫无目的地乱飞。只知道童年所享受过的却遗憾自己的童年是否充实,是否快乐,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我要尽力补足这遗憾,作者用小红花比喻糖纸,因为小红花而勾出了一大片草原,这是作者对回想往事的概述,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景。我也要像作者一样,把记忆埋在心底,当有一天,有一朵红花能勾起往事,我可以好好品味一下如蜜的童年了。
篇二:读林清玄《白雪少年》有感
夜里在接孩子的间隙,我打开车里的灯,翻阅林清玄的散文集,看到《白雪少年》一篇时,禁不住为林清玄的恬淡和蕴藉所沉醉。他笔下的故事似乎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文章就是写成年以后翻阅少年时候的旧字典,从中看到一张泡泡糖的`糖纸,以此而生发出的回忆和思索,而在思索的过程中,他把生命中的温暖和爱做为最温馨的底色,简笔勾勒出一幅童年往事的意趣,大笔写意出一幅恢弘人生的画卷。
文章确乎不需要定法,思维的逻辑虽可跳跃,但伏脉依旧是需要暗合的。写作的过程就宛如给一个陌生的人讲故事,有些事不能以为自己都懂了就不着一字,不能以为别人啥都不懂而啰里啰嗦。贵在一个恰到好处,贵在一个意蕴悠长。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写重见天日的字典,把一个大的时空和事件的起始交代得很清楚,不用太多笔墨,但也不使主角的出现太感突兀。这种文字的铺垫,让读者自然地进入一种作者所营造的时空,为以下文字的展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而后的六段文字,把孩童时期关于泡泡糖的故事描写得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时代的风情,儿童的天真,父母的慈爱,家庭的贫苦和欢愉,都随着故事的展开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嵌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作者,而作者就是当时的自己。
在收起对往事的回忆之后,作者用一种发散式的思维考虑关于糖纸这个具体而微的事物,考虑所有的童年回忆的碎片,似乎都可以承载那遥远的回忆,而回忆里莫不有母亲的爱在其中。在写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他把具体的东西比作红花,而把历史的背景比作草原。这本身就是极贴切和美丽的,然而更妙的是作者以后的笔触发散开来,再把这个比喻扩大化,成为一个意象群。让读者的视野陡然开阔起来,更容易睹物思人,由此及彼地想到自己的童年往事,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林清玄的文笔恬淡冲和,是那种洗尽铅华呈素姿的美,是那种历尽沧桑终不改的纯。读他的文字,并不感到他在向你宣扬什么,也感觉不到他在向你讲经布道。他,只是讲着自己的故事,说着自己内心的爱与希冀。你听或者不听,他都在风中低吟浅唱,默默独行。
白雪少年,是贫苦孩子的一个小萝卜花的清梦。白雪少年,是一个爱与爱交融的家庭的一段往事。或许作为读者的你我也会有夹在书里的小纸片,或者也会有放在盒子里的小飞机。但是那又是由谁保管着呢?我记得母亲对我说,我小时候的小衣服她还存着一些,许多年来一直觉得母亲或许是老了,或许是怀旧。但当我深深体味林清玄先生的《白雪少年》时,母亲的爱漫过了我感情的堤岸,让我不禁泪淙淙了。
白雪少年,白雪少年,我们都曾经纯真过,我们都曾经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愿在这污浊的尘世间,我们依旧能秉持我们的纯真,我们依旧能够生发我们的温情。虔诚的爱,不是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放开愚钝的我慢。
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女儿在她的小床上睡着了,满屋子的画报,书籍。她,懂得珍藏吗?
篇三:《白雪少年》读后感
“真如白雪一样无暇的少年时光,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融涵。”
和席慕容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有所不同,林清玄的文笔流畅清新,有一种醇香浪漫的情感,平凡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既有女性清新浪漫的情结,又包含男性刚正威严的一面,读来千回百转,韵味无穷。正如这一篇《白雪少年》,便是用泡泡糖的故事写出了年少时光,写出了母亲的爱,写出了人生荏苒。
我们谁儿时没吃过泡泡堂?五颜六色的包装纸,甜滋滋的口感,都让我们一群小屁孩儿想方设法吃到嘴里。“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偷看母亲的脸色。”妈妈怕我蛀牙,也总不让我吃糖。林清玄短短的一句话,就勾出我心中无数的回忆,记得我也曾这般和妈妈耍赖。是啊,那些岁月虽然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林清玄用白雪形容的该是怎样纯情的少年时啊。
我正走过作者无线缅怀的时光,我对林清玄那些刻在心底的记忆感同身受,倒不是泡泡糖的种种珍贵,而是这白雪一般的少年时光——
功课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沉,竞争越来越大。这是个快餐时代,我们行色匆匆,无暇顾及其它碎琐的事。一张保存完整的糖纸,能让我们顿住脚步,坐下来顶认真地回忆过去的种种。我那时候,在盛夏炎热的午后总不肯午睡,和几个小伙伴买几块泡泡糖,是那种包装纸可以撕下来粘在墙上,再扯下来时便在墙上印好了一幅贴画。单元楼门口整整齐齐贴了足有上百个,原来总和小伙伴们无比自豪地指点着这几个是我的,那几个是你的。可到了现在,背着书包脚步匆匆低着头背着单词快步经过却再也不会抬头看一眼。原来想起来,我也曾有那样天真烂漫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