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陋室铭、爱莲说》学案及答案

莉落

人教版八年级上《陋室铭、爱莲说》学案及答案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馨(xīn):文中指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tái):苔藓植物的一纲,茎和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案牍(àn dú):公事文书。

  蕃(fán):多。

  淤泥(yū ní):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亵玩(xiè wán):亲近而玩弄。

  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浪淘沙词九首》其九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就是其中的一首。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4、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增加古文积累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陋室铭》)

  (一)预习检测

  1、《陋室铭》的作者 ,字梦得, 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爱莲说》的作者 ,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 ) 鸿儒( ) 调( )素琴 案牍(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有仙则名(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③予谓菊( )④陶后鲜有闻( )4、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仔细听,注意重音、节奏和韵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力求读出韵味。

  2、字、词、句过关

  (1)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谈笑有鸿儒( )②可以调素琴(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往来无白丁( )

  (2)翻译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句段品读

  仔细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先独自解决,后小组讨论)

  (1)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2)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体现出“陋室不陋”的?

  (3)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请举一个例句。

  (4)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陋室”?请谈谈你的看法。

  4、探究质疑

  (1)文章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2)同学们对课文内容还存在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三)快速复习,准备检测

  (四)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完卷后老师出示答案,同学互评互改。

  (五)指导小结

  (六)课外作业

  1、理解注释中的词句,翻译全文。

  2、背诵课文。

  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刘禹锡 唐 周敦颐

  2、xīn rú tiáo dú

  3、①出名②这 只③认为④少

  4、(1)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2)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二)研习课文

  2、(1)①大②调弄,这里指弹奏③使……乱④没什么学问的人

  (2)①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环境优雅,交往高洁,活动情趣高雅。(3)对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言之有理即可。

  4、(1)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