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骆驼祥子与吴荪甫的异同作文
纵观历史,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历史悲剧,或大或小,却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茅盾先生《子夜》中的吴荪甫,共同诠释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个人的命运无法抵抗黑暗社会的现实。
祥子,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渴望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辛辛苦苦用了三年时间,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买到了属于自己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了去;短暂的挣扎过后,祥子站起来了,他执拗的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心中所想;不料所攒下的钱又被孙侦探抢了去;随即被迫娶了虎妞,并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只能把车卖了安葬虎妞。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祥子买车的理想完全破灭,直到他心爱的小福子自杀,祥子最后一丝希望的火花完全熄灭了。
祥子是不幸的,可是,在腐朽黑暗的社会狂潮之下,个人的命运该如何反抗现实的不公?一次次的失败,都使他向无止境的堕落更近一步,为了个人的理想而欺负弱小者,面对虎妞的剥削和日渐严峻的生存环境,他深感无能为力,从此行尸走肉地活在世上,吃喝嫖赌、渐渐沉沦。
祥子从一位淳朴的农民到自甘堕落的无业游民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人民并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摆脱穷困的境况。类似于祥子的悲剧每个时代都会存在,形形色色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吴荪甫,一个拥有强大野心的资本家,富有冒险精神和硬干的胆力。他说“不!我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犹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的丝业一定有希望的!”但是他的理想和他的行动是自相矛盾的,一心渴望实业救国,以自己的力量反抗帝国主义,敢于和美国支撑的买办家赵伯韜对抗,竭尽全力振兴民族工业,从上海到双桥镇,从丝业到日用品行业,都体现了他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他的爱国热情应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他仇视农民运动,盘剥工人的利益来填补自己投资公债的损失,并费尽一切心机镇压工人罢工。在利益面前,对利益的追求已远远超过了实业救国的宏图伟愿,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乘机吞并八间小厂,对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虎视眈眈,这无疑暴露了资本家贪婪剥夺的本性,只是个人的狭隘主义不愿意在自我意识里承认它罢了。还美其名曰,拯救中国民族工业。
然而,再能干的个人始终无法在黑暗的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能的政府并不能为他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层层打压,使得吴荪甫身不由己的卷入买空卖空的公债市场。渐渐地,他失去了抵抗力,也失去了自信力。经过短短三个月的煎熬,对吴荪甫而言却像漫长的一生,他的理想最终以破产告终,这不正好应了吴少奶奶的那句话“我想--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总要失败。”
尽管两人的经济地位和阶级不尽相同:祥子是北京底层社会的劳动者,属于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吴荪甫是上海有名的资本家,属于剥削劳动者的资产阶级。然而,他们的命运是相似的,祥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吴荪甫则希望自己能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他们同样心怀梦想,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但在当时的社会:民生凋敝,军阀混战,并不适合个人的发展,加上无能的政府,强大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残酷的车厂主的压榨,他们渴望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的理想终究破灭。
除了拥有相同的失败命运以外,祥子和吴荪甫都是孤独的。祥子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天性沉默隐忍,大事小事及数不清的烦恼丝缠绕在他的心头,却不能诉与人知。而吴荪甫的眉头似乎从未舒展过,经济萧条、工人罢工、同行的挤兑、家人的反抗、妻子的背叛,使得他时时刻刻紧绷着心,而他高高在上的身份和高傲的自尊使得他孤立无援,心中的愤懑、暴躁、不安只能展示给四堵空墙。这样活着该有多累?
除了社会的不利因素阻碍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外,其实他们自身的因素也难以逃脱责任。那就是他们都自视过高,无知地认为只要个人努力奋斗了,就能换来理想的实现。狂妄自大使他们脱离了朋友,对家人的不信任以致事业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反被家人倒戈转向对手。这些足以使祥子和吴荪甫精神崩溃。
生不逢时,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总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