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集《祝福》

张东东

鲁迅小说集《祝福》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祥林嫂的悲剧始终是在鲁镇“祝福”的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

  祥林嫂是一位被禁锢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思想逼迫致死的劳动妇女。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不仅吞噬了她的肉体,也啃啮着她的灵魂。她肉体被迫害、遭摧残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灵魂的痛苦。她是一个不甘忍受压迫的女人,曾经逃脱、抗婚,想用自己的劳动谋生并换取独立的人格,然而这一切挣扎终归无用,她还是被吞噬了,肉体和精神都被吞噬了。一个活的、能感知、有血肉的朴实、勤劳、善良、无罪的灵魂的毁灭,显示了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人生,撼人心灵。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剖析:这几句话揭示了鲁四的身份:“监生”在清朝是凭借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时值辛亥革命,鲁四所骂的乃是康有为,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若揭。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论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对其进行了辛辣地嘲讽和鞭挞。

  2.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剖析:这是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被封建理学浸透的、没落腐朽的乡绅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3.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剖析:第一句表明“我”与鲁四老爷立场的对立,清楚地体现了“我”的民主进步的思想倾向。第二句是“我”看了鲁四老爷书房后的心态,加之前文“总不投机”的谈话,使“我”对“四叔”产生了强烈的憎恶和反感,所以决计要走。第三句是“我”面对祥林嫂灵魂的最后求助而无能为力时的内心独白,虽是同情却只能逃避,这表现“我”面对禁锢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礼教时软弱和颓废的心态。

  4.“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剖析:这是“我”回答祥林嫂关于“魂灵”和“地狱”问题的话。第一句先肯定,后否定,第二句用“说不清”来搪塞。“我”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对此类问题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为什么不明确回答呢?细读课文,妙处不难发现,这些模糊语言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我”的软弱和无奈。“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给她以安慰,解除她一些痛苦。“为她起见”,不知是答“有”好,还是答“没有”好,就只能含糊其辞。同时,我们从中还可以见到“我”的无能为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难,连她临死前的一个起码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祥林嫂就这样,带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和满腹的疑惑,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