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

马振华

木兰诗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②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学实录):

  二 把握情节

  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三 赏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2.学生揣摩体会,并阐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 选点品析

  木兰荣归故里部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摩如何读出欢快之情。(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

  3.学生试读。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

  4.师生共读。

  五 创造性思维训练

  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创造,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

  2.学生想象,回答

  教学实录

  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板书)

  (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 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 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书)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 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板书)现 在请同学再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也就是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经历?(生速读,思考,纷纷举手)

  生:木兰先是离开家,然后

  师:木兰是怎样离开家的?生:木兰是叹息着

  师:很聪明。木兰是怀着 复杂的、矛盾的心情,最后下定决心从军的。

  生:然后,木兰勇敢地在战场打仗,胜利以后不愿做官,最后回到她的家里。

  经典 教案

  师:这位同学说得相当简洁,语言组织也好。木兰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程,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边讲边板书)同学们现在看黑板上我写的这四段情节,有没有漏掉诗中的内容?

  生:漏掉了最后一段。

  师:请你为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朗读)雄兔雌雄。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一段叫作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要写一段表示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把握像《木兰诗》这样的叙事诗的情节,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体味诗中包蕴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边讲边板书)下面,我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边听边想,仔细地揣摩老师在朗读这四个部分的时候分别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感情?(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师:(读毕,停顿片刻)我觉得这首诗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发言说说你刚才 听出来老师运用的感情。

  生:老师读木兰决定从军的时候用了一种很忧愁的感情。

  师:你觉得用很忧愁的感情读木兰决定从军这一部分合适不合适?

  生: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木兰很想帮助她的父亲,可她又是一个女孩子,所以她很为难。

  师:这位同学体会得很准确。木兰在想啊,我到底替不替父亲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所以很犹豫,很发愁。那么木兰最后去了没有呢?

  生:去了。

  师: 所以木兰下定决心的这两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应该读得坚决一些。你试着为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

  师:读得有味道。请大家像刚才一样继续发言。

  生①:我觉得第二部分登程老师读得很悲伤。

  师:怎么会悲伤呢?

  生①:因为木兰想念亲人。师:想念亲人就悲伤吗?这个词用得准不准确?

  生②:我觉得这一段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因为木兰要走上战场,但又舍不得与亲人分开。

  师:说得很细腻。木兰是英雄,但又是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有豪情万丈,也有柔情万点。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悬挂着家人,同学们一块儿朗读出来。

  生齐:不闻鸣啾啾。

  师:这些诗句写得情感多么丰富啊!我们要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出来。这首诗还有两个部分,同学们刚才听老师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生:老师读征战这一部分是很豪迈的感情,木兰荣归则很高兴。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准确。战争的场面我们从电影电视上见过一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这一部分最适合集体朗读,请同学一齐朗读一遍。(生读)

  师:我为大家描绘一个画面,大家闭着眼睛想象:木兰骑着战马驰骋边关, 浴血奋战。北方的寒夜里传来更鼓声声,军营中将士们披挂着冰冷的铠甲,枕戈待旦,木兰又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同学们想想这组画面,用我们的声音和情感将它们传递出来。(生读)

  师:很有进步。同学们,刚才大家各展其能。现在,我们将注意力投注到木兰荣归这一部分,刚才有个同学说他听出了高兴的感情,我再读一遍。(师配乐配幻灯朗读)

  师:这一部分的确是欢快的。同学们,老师是用什么节奏和语调表达欢快之情呢?

  生:节奏较快,语调很尖。(众笑)

  师:说得对。节奏明快,音调稍高,表情呢,也应该带着喜悦。同学们也这样试着读读。(生配乐朗读)

  师:的确,我能够听出欢快之情。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这种喜悦欢快表达出来的呢?我们先看看用词。

  生:有很多动词。

  师:是啊,开、坐、脱、著、理、帖,一连串的动词,(板书),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还有修辞手法

  生:对偶、排比

  师:对。对偶、排比(板书)的修辞手法,都很整齐,有气势,所以我们读起来仿佛就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觉,所以呢,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 欢快就表达出来了。我们一齐读一次。(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体会了木兰荣归这一部分的感情,我们可以很明显听出有两句诗在朗读时,语调有些不一样,这两句诗是

  生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是以一名壮士的身份回来的,当进屋换妆后,一个女郎却款款走到了同行多年的战友面前。这时,伙伴们自然又是惊奇,又是迷惑,他们想,同行这么多年,居然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他们再一思索,当然还有不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诗歌在这时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伙伴们的表情自然取决于木兰换妆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神情。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想木兰进屋前与出来后判若两人的样子,然后争取表演一下。(生讨论,气氛活跃)(男、女生分别表演)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是丰富的,但《木兰诗》还有很大的魅力等待 大家去品味,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然 后将从这首诗和无数首和《木兰诗》一样优美的诗篇中采撷更多的美。

  (下课)